贤劫
贤劫的含义劫,是佛教的时间概念。贤,是善的意思。贤劫的来由《悲华经》: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贤劫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周期。因为有一千位如来出世,所以称为贤劫。《贤劫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千佛因缘经》记载,目前贤劫已经有:拘留..
贤劫的含义劫,是佛教的时间概念。贤,是善的意思。贤劫的来由《悲华经》: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贤劫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周期。因为有一千位如来出世,所以称为贤劫。《贤劫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千佛因缘经》记载,目前贤劫已经有:拘留..
劫是佛教的时间概念。小劫:人寿从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叫增劫。人寿从八万四千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叫减劫。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小劫。中劫:二十小劫合计一个中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大劫:大劫包括四个中劫,一成、一住、一坏、一空,为一大劫。共计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
【定业】是佛教所讲业报的一种。即之前所作的前因、种子十分有力,碰到了适合的条件、因缘,未来一定会有果报的业力。称为定业。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大般涅槃经》如果以坚定的心态,造作各种业力,无论是善和不善,做后心生欢喜,坚定认为这样做的对,这样的业..
【大乘】【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定义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妙法莲华经》如果有众生,能够听闻佛法,信受奉行,精进修行,志愿获得无上智慧,正觉菩提,并慈悲怜念,..
【至心】至心者。于佛法中至心系念。无有疑网不忍之心。护持正法。以菩萨藏菩萨摩夷教化众生。于师和上耆旧长宿有德之人深生恭敬。勤供三宝无有休息。深信三宝常住不变。是名至心。——《菩萨善戒经》所谓至心,就是对于佛法中心心念念,不疑不惑。还有护持正法,传播大乘教法,尊敬恭敬有道德的人,供养三宝。深信三宝常住..
【菩提心】菩提心的定义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简单来说:志求无上菩提,愿成佛道,就称为菩提心。当然菩提心并非是这么简单,不是你这里自言自语说一句,我想作佛,就是发菩提心了。世尊告曰。善男子。菩提者。是皆言说俗数施设。善男子。菩提者非言说非俗数非施设。善男子。如菩提..
【六时】指昼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三时为昼)、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三时为夜)。合计六种时刻。六时分别又称:平旦、日正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依《西域记》卷二所述,在印度,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
【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指佛及转轮圣王身所具足的三十二种外形,是福德庄严的显露。三十二相的成因《无上依经》:复次阿难。菩萨修行四种正业。得三十二相。一者决定无杂。二者谛观微密。三者常修无间。四者不颠倒行。第一业缘得足下平满。第二业缘得九种相。一者足下轮相。二者足踝佣满。三者手足十指网密。四者皮肤细软。..
【像法】像法的定义阿难问佛。何谓像法。佛言。当来比丘不持正法。挟妻养子。无有惭愧心。耕田种殖。以为常业。无复学问坐禅行者。好乐俗常。以为绮雅。佯佯相看。上下雷同。拨拂相教度世之基。迷于色欲。不畏于罪。时有知法者。为说真言。教示正法。便怀憎嫉。欲毁坏之。为立言议。抄持长短诽谤驱踧。使其无憀。用是之故。..
【十二部经】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也叫做十二分教。不是指某十二部佛经。一般而言,一说十二部经,意指全部佛说的经典内容。十二部经具体内容:一、长行,以散文直说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类长,故称长行。二、重颂,既宣说于前,更以偈颂结之于后,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颂。三、孤起,不依前面长行文..
【末法】佛教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之后,逐渐转入衰微末期,最终完全消亡的过程,称为末法时期。末法定义何者名为末法世时?谓读诵人无,不依于波罗提木叉道中行,若不坐禅,则不能得于三摩提,乃至不得第四之果,乃至不得寂灭三昧,是则名为末法世时。——《大乘大方等日藏经》末法时期,读诵佛教经典的人也没有了,也没有..
【善根】善根的定义善根者,所谓欲善法。——《大方等大集经》善根,如果简单说来,就是希望奉行善法的行为。犹如树木之本在于根,故称为善根。善根者,三善根: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根生增长。如药树、草木,因有根故,得生成增长。以是故,名为诸善根。今言善根者,善根因缘供养之具,所谓..
【正法】佛教中“正法”这个词,有两种意思。一 是指佛教正见何等为正法?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正法。—— 《杂阿含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直至正见。这叫正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一切法名为正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福德】福德定义于世间中能救能护,能令满足,得人天身,故名福德。——《毗耶娑问经》世间能令人得到救护、愿望满足,转生善道的业力称为福德。从初发心者,初发心作愿,我当度一切众生。是心相应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善根相应诸善法,及善根所起身口业,和合是法,名为福德。——《大智度论》福德的重要性若离福德..
【因果】因果是佛教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因果的起因《圆觉经》里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世尊讲述:一切众生因为妄想而有业。妄想什么呢?妄想有一个我,有了我然..
【善知识】诸佛菩萨是善知识何者是善知识所。谓佛及菩萨。——《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者,所谓菩萨、诸佛世尊。—— 《大般涅槃经》诸佛菩萨,毫无疑问,当然是善知识。为什么呢?佛及菩萨亦复如是,知诸凡夫病有三种: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贪欲病者教观骨相,瞋恚病者观慈悲相,..
【佛性】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种:一、未来有,二、现在有,三、过去有。一切众生未来之世当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众生现在悉有烦恼诸结,是故现在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众生过去之世有断烦恼,是故现在得见佛性。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一阐提等无有善法,佛性亦..
【般若波罗蜜】【般若】般若波罗蜜定义佛言:“得第一义,度一切法到彼岸,以是义故名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知第一义谛,故名般若波罗蜜。——《菩萨地持经》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以其能到智慧大海彼岸,到一切智慧边,穷尽其极,故名到彼岸。——《大智度论》了达无上究竟智慧,以到达彼岸。第一义,..
【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为大苦阴作因。是故佛说十二因缘。——《佛说稻秆经》⑴、无明:云何名无明。无明者。于六界中生一想。聚想常想不动想不坏想内生乐想众生想寿命想人想我想我所想。生如是种..
【过去七佛】贤劫期间,在娑婆世界已有七位佛陀成佛,称为过去七佛,按照顺序为:(一)毗婆尸佛(梵 Vipas/yin),(二)尸弃佛(梵 S/ikhin),(三)毗舍浮佛(梵 Vis/vabhu^),(四)拘留孙佛(梵 Krakucchanda),(五)拘那含牟尼佛(梵 Kanakamuni),(六)迦叶佛(梵 Ka^s/yapa),(七)释迦牟尼佛(梵 Sa^kyamuni)。于杂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