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缘你能把握吗?—(婚恋姻缘说第2)
前面我们讲了婚姻的几种模式。为什么要讲这个呢?这就好像给大家讲什么是善恶业一样,你知道了,就有了生活中的标准,就知道怎么办,就不是糊里糊涂。至少就有了底线。接下来自然带来的是果报的不同,结果的不一样。不同的发心,自然就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一开始对姻缘的发心,不一样了。那你观察的角度、接触的方式肯定..
前面我们讲了婚姻的几种模式。为什么要讲这个呢?这就好像给大家讲什么是善恶业一样,你知道了,就有了生活中的标准,就知道怎么办,就不是糊里糊涂。至少就有了底线。接下来自然带来的是果报的不同,结果的不一样。不同的发心,自然就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一开始对姻缘的发心,不一样了。那你观察的角度、接触的方式肯定..
爱情至上的人说,爱情是超越一切的,超越地位、财富、出身等等。注重家庭的人说:婚姻要门当户对,这样才容易稳定。似乎都有道理,也都能举出几个例子。可佛弟子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历史上佛教在印度的时期,是一个种姓制度非常严格的时代。那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阶层划分。(到现在印度还保存这样的观念)。唯有释迦牟尼佛创..
有人说婚姻是注定的。这种话请大家当做瞎扯好了。佛教可不是宿命论。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大般涅槃经》从根本上说一切诸业,不名决定。根本无所谓定业这个说法。有的只是难改,不难改而已。如果说一切是注定的。那么选择就..
婚姻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人生中需要面对的大课题。从婚恋的对象选择,相处,到结成夫妻、日常生活,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一步踏错,人生就可能偏离甚远。尤其对于佛弟子,佛法中是提倡远离欲望的,这似乎本身就和婚姻有天生的抵触。可大部分的佛弟子,并不出家,也没有彻底远离男女欲望,依然需要正常的婚姻生活,于是就产..
说到相亲,很多人回觉得太老土了。去相亲八成是实在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到合适的人了吧?请大家不要误会,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自然发展恋人关系的,还是被人郑重介绍在一起的,本质上没什么太大的不同。毕竟都会有一个接触、了解的过程。我们管这个阶段,才叫相亲。而不是指你们认识的方式。因为无论是什么方式认识的,都需要相..
众多的信仰佛法的朋友,并未出家,仍有家庭、婚姻、子女。也就是在家的众生。虽然我们知道六道轮回,知道这一生,从更高维度看,就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我们仍然希望此生能够过的安乐幸福。那么在家众,该如何得到现生、此生的安乐幸福呢?我们看看佛经里怎么说:《杂阿含经》(九十一)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阇迦。来诣佛所..
网站上的很多同修有被鬼神、一些异常现象所困扰的问题,比如鬼压身、梦噩等等稀奇古怪的现象。那么这个原因在哪里,如何解决呢?《长阿含经》讲:佛告比丘。设有外道梵志问言。诸贤。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者。今人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世尊..
说到孝顺,中国人几乎没有反对的。数千年来的观念所然。在佛法中也提倡孝顺。同时也提出了父母的义务。《善生经》中讲述了其中的要点。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
有很多人,听闻了一些打着佛教旗号的邪说,说是学了所谓的“佛法”之后,就不用看病吃药了。就不会生病了。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有时候会导致你丧命的误解。真正的佛教是怎么讲的呢?《大般涅槃经》:善男子。如我所说若有病人得遇良医、好药、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则不得差。是义云何。世尊讲:如我所说,如果有病人..
虽然时佛弟子,但是有家庭,有关夫妻关系、家庭问题的人很多。《长阿含经》中的善生经里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妇之间该如何相处。介绍给大家: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丈夫对待妻子、尊敬妻子有..
说起多闻这个词,现在很多打着佛教旗号的人士,是颇为不屑的。口中时不时提到多闻不如实修,多闻会夹杂,似乎多闻成了佛教修行的绊脚石。更有甚者提出所谓只读一部经的说法。然而这些观念其实和佛教真正的教义是完全相反的。佛教从来没有告诉大家不要多闻。相反多闻是每一个佛弟子应该追求的东西。特别是末法时代,你如果能..
多闻这件事情,在我们这个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时代,极为重要。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那个被冠以大师、祖师、活佛、大德之类名号的人,所讲的是不是佛法,符不符合佛教的教义。在佛经中,就有这么个小故事,大家从此可以一窥多闻的重要。说有一位天魔化作比丘的模样,来到出家寺庙。这时候有一位法师在大众中说法。天..
佛法是我们的法身慧命,是我们赖以脱离轮回的依靠。所以在学习佛法时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说法,我们一定要认真分辨这是不是佛法。不论这种说法出自什么大师的口。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
佛教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佛教中有数不清的经典,撰述,还有大量的佛教修行法门。但是对于大多数佛教信徒而言,尤其是中国人,拜佛祈愿,希望的是佛祖保佑,满愿消灾。当然了,这其中有灵验的时候,也有看似不灵验的时候。当灵验的时候,很多人就觉得找到了依靠。当不灵验的时候,恐怕就觉得佛教是骗人的。..
有时候,我们的同修在谈论外道邪见、破斥其法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这是自赞毁他。不要说别人的不是,等等。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的。在《菩萨戒本经》中讲:若菩萨。以贪恚心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轻毁外道称扬佛法。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又不犯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
我们刚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朋友经常带有很多从社会上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对佛法先入为主有很多观念,这些观念有的是佛法的教导,有的并非和佛法一致。掺杂了很多从佛法角度来说是不正确的见解。所以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先入为主认为佛法就是如何如何,因为我们从前了解的未必真的是符合佛法。佛法其实简单易..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经典、佛菩萨名号后出现了一些逆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于是对于佛经中讲的修行的种种殊胜利益起了疑心,甚至退却。又有人在行行了一些善事后好像没有的到好的结果,于是认为行善并无什么益处。这样的问题其实挺常见。我们看看佛经里是怎么说的。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讲到:缘合故有..
佛教的危害性是什么?这种问题我们经常被一些刚接触佛教,或者对佛教不太友好的朋友询问。而佛教弟子通常对这些问题也抱以反对的态度。要么嗤之以鼻,不加理会。其实要说危害也的确是有的,当然佛教的危害不是体现在对我们个人如法修行上,而是体现在与世俗社会的矛盾上。如果仅以我们某个佛弟子来说,我们如法修行的佛弟子..
最近几年,地球这个世界,经历了瘟疫,经历了战争。佛教说的三灾:饥馑、瘟疫、刀兵,已经占了两个。如果放在3年前,我们说这个世界会有三灾,八成会被很多人喷的体无完肤。但是和平和正常的社会,经历了仅仅二、三十年。很多人就已经遗忘了灾难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也未必是坏事,尤其是经过了灾难,尚且健在的人们。佛教有..
有人说佛经不是普通人能看得懂的,不能去思考理解。不要想佛经的意思,这样的说法对吗?答:这样的说法当然不对。在佛经中很多经文最后,都有思维其义四个字。就是说你要思考佛经中的含义,你要理解,而且还要理解透彻。佛经就如同我们学习佛法的教材,当然要去思考,去理解。比如《正法念处经》中就讲到:以闻法故。内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