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诵读地藏经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诵经中: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13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2、要用真诚心,忏悔心,感..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诵经中: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13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2、要用真诚心,忏悔心,感..
Q:如果随时随地皆是禅,那么举手投足间(如:喝水)时即可入定。这样生活是否有其不便或危险?(如:煮饭煮到一半就入定不动了,但是炉子上的火还开着)不用到入定,轻安是不是就很可怕了呀?随时随地皆是禅,并不会对生活有不便及危险,因为禅修生活是放松式的集中,如果心念不集中也不专心反而容易发生不便或危险的情况。禅门..
妙印法师:苦行,就是佛教吗?就是修行吗?有人问:苦行,就是佛教吗?就是修行吗?答曰:佛说的苦行,是指坚韧不拔地“如如不动”!所谓苦行,就是苦忍,苦苦地忍着,绝不造恶!而并非是指“修行人自我身体上的无益折磨和痛苦”。佛在《大般涅槃经》开示:”若受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佛在《华严经》68卷..
妙印法师:佛门在何处?灵山塔在哪里?灵山塔在哪里?『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灵山,灵山塔就是你的“六根”身。佛在灵山莫远求---佛性不离你的身,不离你的头,不要外求!灵山就在汝心头--身就在佛性中!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人人都有“眼耳鼻舌身”,人人都在..
妙祥法师:一人吃素,全家吉祥第三个,应该知道什么是善。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也不能人云亦云,大家说不好他就不坚持了。比如说有人吃素,到单位以后,有很多同事说你干吗这么执着?你和大家不一样,太异类了。有的人因此就放弃了,说:“我惹大家烦恼,何必这么做呢?”这就不知道什么是善。一个人吃素..
妙祥法师:人必须依靠自己,自强不息,达到目标,而非依靠神或他人◎安立于正道下面讲下一句经文:“已持正誓愿”,有的翻译为“置身于正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不修正道而起邪心,命终堕在诸恶趣,长劫独受焚烧苦,如是辗转无尽期。”一个人必须立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即依靠自己,自强不息,以达到目标。必..
孙瑾,是元朝时代的孝子。侍奉父亲及继母,竭尽心力,表现至诚的孝行,颇为当时人民所称道。父亲去世以后,棺柩停在家中四年,他忧伤万分,整日衣不解带,每天只吃稀粥,断绝荤腥,虔诚的念佛诵经,以期父亲魂超极乐。将要出葬的时候,雇船载着棺柩渡江,正值狂风怒号,波浪汹涌,可是当运柩的船刚开出时,顿时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好象行于平..
学会自我化解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还很恨父亲呢?她回答说:我早就恨累了啊!人生在世,就是被许多爱恨情仇紧紧束缚。人生要求得解脱,必须懂得自我化解。那么,人生要化解什么呢?一、化解危机。所谓人在家中坐,危机四面来,人生哪个地方没危机呢?把房屋建得坚固一点,就不..
学佛的几个基本条件学佛的人,必先养成一个人应有的优良品质,具备下列几个基本条件,譬如要造摩天高楼,必先巩固地基。一、要常思己过。我们平日举止行动一定有很多缺点,应该常自检点,发露忏悔,努力改正;并要养廉、忠职,要慎言、择交。勤息贪、嗔、痴、慢,戒除杀、盗、淫(邪淫)、妄(妄语)。二、要存心诚厚。常常悲愍..
学诚法师:一声阿弥陀佛,具有不为人知的巨大正能量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在感谢别人、劝解别人,或在一件事情很圆满的时候要说“阿弥陀佛”?佛经里有哪些爱语呢?在寺院里,“阿弥陀佛”就是非常好的爱语。比如你第一次来寺院里,第一次来陌生的环境,肯定内心有一些忐忑——我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会发生什么。如果有人问你:“..
孩子学那么多才艺,目的何在?现在的孩子学那么多才艺,目的何在?假如是为了好面子跟别人攀比而学,那孩子学了这些才艺之后,不但没有什么好处,还会因为学杂了不扎实,还常想着向别人炫耀,就沾染了虚华的习气。所以,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假如孩子学艺术,家长应引导他要有志向。有了艺术才华要能造福人群,所谓社会国..
顶果钦哲法王:当你想要放弃禅修时不可分割的四身,皆圆满成就於你的心中,听瑞的人们啊,这样的成果是超越所有的希望和疑虑的。成佛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事实上,心的本质--空性,即是“法身”。心的自然显现--明晰,即是“报身”。从心所散发出来的遍在慈悲,即是“化身”。这三身的合一,即是“自性身”这佛之四..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修厕所、牛栏等等,所用的钱,从何处来呢?我守法令不敢剥削,不写信号召化缘、做什么功德,除铸铁瓦有人代化过缘,也没..
宁静的回归大哲学家老子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他都要去散步,要在山中走上好几个小时。他散步总是独自一人,静静地、慢慢地、悠闲地走着。在整个散步的过程中,他都不说一句话。凡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即便是在路上遇到也不跟他打招呼,就连一个微笑也不要。有一次,老子邻居的一个朋友看见老子散步的那种神态象..
宏圆法师:一念不生,会相入性凡夫,就是指凡愚无智之人,于五蕴中,心心缘我,在六尘中,念念执我,逢人起慢见物生贪,这些凡夫看似与如来不同,但是若论本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以佛眼观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说,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佛都是看本性的,我们明白了生佛平等同体,这就是我们说的,同体大悲无缘大..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五重玄义之明宗第三是明宗。上面显体是让修行人领悟理体,属于性德,明宗是为了让人明白修行的宗要而起修,属于修德。性德人人本具,而修德必须要精进努力修行方得造诣,所谓依性起修、由修证性,自然得真实的受用,所以显体之后就要明宗。本品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为宗,这十种广大行愿,每一愿都..
宏圆法师:念佛时即是成佛时《观经》中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段经文,为我们阐明了心佛不二的妙义。因为我们现前一念之心,竖穷横遍,具含十法界。当我们正念佛的时候,佛法界现前,其他的九法界隐..
宏圆法师:延续不断,福慧绵长《大智度论》中说:“财为恶心因缘,常应自舍,何况施得大福,而不布施,悭为凶衰相,为之生忧畏,洗之以施水,则为生福利”。我们世间很多人都认为钱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应该自己享受,给自己的家人享受还可以,凭什么白白的给别人,这样不是傻子和呆子嘛?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愚痴没有智慧的,..
宏圆法师:诚敬心是成就一切世出世法的基础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须菩提领悟到世尊的行住坐卧不离般若,欲请世尊为大众演说妙法,所以从座位上站起来,离开座位面向佛。请法一定要有礼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这是随顺印度的风俗习惯,是表恭敬的礼节,比丘拜见佛陀或者问讯师僧的时候,必须要偏袒右肩,表示启请正觉之法以..
宏圆法师: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这是断第十种疑,上文中说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既然已经炽然行施,为什么要说不住法呢?已经行于布施,修法了,为什么说还要不住法呢?佛为断此疑,举出正反两个例子来为我们说明,来显示般若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