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烦恼与我何干? —— 话圆觉(15)
2024-03-04 12:50 佛教入门
不起妄念这件事,很多人可能还是不太理解。
那么我们再展开说一下。不起妄念的是谁?是妄念本身吗?当然不是。是佛性。佛性本来不生不灭,就好像虚空中出现的幻象。对虚空来说,并不会多一分。幻象生灭,对虚空来说毫无影响,幻象也不是虚空导致的生灭。是我们凡夫的眼见出了问题。
我们所修行的过程,就是掀开这层屏障,脱离专注于幻象的视线。
所以不起妄念,是本来不起。既然佛性本来不起妄念,那么我们的关注就不是妄念的起起灭灭。
其实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不要打妄想,不要打妄想。你猜会怎么着?你肯定会打的。这就类似让你不想大象,你肯定会有大象的念头一样。
真正的修行是把关注点放在,我自性清净,妄想生灭,与我何干?如此的话,才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比如弥勒菩萨,在经典中这么描述:
《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
不断烦恼,为什么不断呢?因为烦恼与佛性何干?断不断烦恼,那不是抽刀断水,没事找事么?我们需要的是远离,脱离被烦恼迷惑,被妄念所牵引。一旦离开烦恼妄想,就没什么断不断,起不起的问题了。
如果大家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那么依此修行,自然而言就是《圆觉经》后面奢摩他的修行道路:取静为行。我们修行暂时还没有见到自性,没关系,我们可以装,我们可以模仿。模仿佛性的特质。佛性的特质是什么?是如如不动,那我们修行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装一个“静”。反正这个“我”,也就是佛性,是不起妄念的。你妄念来来回回,那是你的事情,我不关心,我不理会,我无所谓。
慢慢就能远离妄想烦恼。这就是《圆觉经》开首说的: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往后退一步,我就静静地看着烦恼妄想装×。
当然了,接下来有朋友就会问,你说就在那里如如不动,那不就跟石头一样了么?
这个区别可大了。同样是不动,我们知不知道烦恼妄想呢?知道啊。这个觉心,就是和石头的最大区别。区别于无情和有情众生。虽然都是不动,那是外观,内涵可天差地别。
这也就是同样是吃饭睡觉,为什么有的禅师是修行,有的朋友是造业的原因了。外观一样的事情,内涵可能完全不同。你不要看禅师说:修行就是吃饭睡觉。你就认为吃饭睡觉就是修行。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禅师的话只针对对机的人。你要是把这个当作普遍通行的修行方式,那就很可悲了。
《圆觉经》中所讲的这句话,才是真正的修行真谛。修行只是放弃、远离妄想烦恼。但是剩下的可不是石头。而是觉悟和智慧,还有无尽的圆满福德。
就此一段,其实我们可以参考神秀大师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世人常常把慧能大师的偈子挂在嘴边,人家那是讲的自己的境界。说食不饱,你学多少遍,就跟前面讲佛境界多高一样。讲的再多,你达不到,做不到啊。可是神秀大师的偈子,更适合普通人去学,怎么修行。
心如明镜,说的就是本来我们的自性清净,烦恼妄想如同灰尘,这两者本来是无关的。但是由于我们关注于灰尘,则无法展现明镜的清净。所以我们是凡夫。
时时关照,勤于拂拭。这个词用的就很形象。对于妄想烦恼,我们不是要消灭,它自然会灭的,你留都留不住。你需要做的只是拂拭,认清楚这玩意不是自己的,让它滚远点,不理会它。慢慢就能把平时专注于妄念烦恼的觉心,转而展现出自性本来清净的样子。
这样修行就很容易入手。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