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集随心(入门通关第17)
2024-03-17 10:13 佛教入门
谈了这么多因果相关的内容。一个是因为因果律是佛教中一个基本理论,了解佛法绕不开。另外一个是对于因果目前绝大部分的人是误解的。甚至相当一部分自认信佛的人也是误解的。觉得因果很简单、不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么。
我们谈了这几节,大家应该了解因果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它不是宿命论。因果是事物运行的一种规律。这个规律你了解了之后可以改变自己随波逐流的状态。如果我们用一个花园来比喻。那就是花园中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有的已经发芽、开花、成长,结果。有的还蛰伏于地下,没有发芽活动的迹象。已经结果的,有的结出来又大又甜,有的则又苦又涩。甚至有毒。
如果你不知道因果律。那么结果就是花园里的果实完全是根据各种条件,比如阳光、水分、相互作用等因素,自发运行,属于“随机触发任务模式”的。如果你知道了因果律,就如同一个高明的园艺师。可以调整温湿度、土壤成分,调整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种植各种能结出你希望的果实的种子,避免不好的种子,逐步变成只结甜美果实、盛开美丽花朵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有人会说。我怎么知道什么因,有什么果呢。是的,普通人无法穷尽因果。很难了解一件事情的所有来龙去脉,世间的事情或许还能推测一二,但涉及到一些无法用世间理论解释的就根本无能为力了。
比如为什么有人一生出来就是王子、公主,富二代、官二代。没有生活压力。有人却是孤儿,无人抚养,穷困贫寒?
为什么有人聪明,闻一知十,有人却过目就忘,蠢笨无知。
为什么有人天生有残疾、有人却健壮无比。
为什么有人赚钱却保留不住,总是各种原因流失掉,为什么有人能抓住一个机遇,一跃成为商业巨子。
为什么有人仕途得意,有人钻营一辈子却毫无收获。
这些在因果律中时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而佛陀在经典中也详细叙述了这部分因果的内容。
比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1)长寿与短命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2)健康与疾病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3)端正与丑陋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4)富有与贫穷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5)权贵与低贱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6)贵族与贱民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 (7)正智与邪智
这个系列的贴子里说明的就是一些因果的大致方向。但实际上的因果运行时非常复杂的。我们自己很难一一理清楚。我们只能通过佛陀的讲述知道个大概的规律。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需要重申一点。因果运行是以什么为核心的呢?前面说了是我们的心念。
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业集随心 这个词,我们要牢牢记住。业力的聚集运行,最终形成结果,是我们的心念调控的。
例如我们说的“定业”。之所以会形成定业,形成最终的果报。是因为什么?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是名定业。——《大般涅槃经》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念坚定。认定了这件事情该做、做的对,不后悔。这就成了定业。这就是心念在调控业力的运行。
所以你了解了因果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原理、原则就是这个:业集随心。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接下来我们就要利用因果原理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调整:“现在苦乐吉凶等事”。调整我们人生的吉凶祸福了。
我们学习佛法,首先就是想要从前的恶业不成熟,消失,一笔抹杀才好。以前欠的帐一笔勾销,以前做的恶不再有恶报。那么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让将来肯定会有果报的恶业先从定业,变成不定业。让肯定有恶报的,变成不肯定、不确定、不一定。对不对?
那么我们了解了业集随心的原理,该怎样运用他,把定业先转变成不定业呢?定业是因为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心念坚定,做了之后不后悔、坚持自己做得对。那么想要把它变成不定业该怎么办?很简单,你只要后悔就够了,只要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不再有坚定的信心了,不再坚定的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做。这样定业就变成了不定业。
当然不定业也未必就没有恶报,就不变成现实。怎么解决还有后续的办法。但是首先你要从定业转变成不定业。先从肯定有恶报,变成不肯定。
说道后悔,不少人都会说,我经常后悔好多事情啊。这原来还有好处?不要错会了。如果我们要准确的表述这个问题,得换一个词,在佛教中这个叫:忏悔。
所以你如果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佛教中讲忏悔既不是搞什么宗教信仰的仪式,也不是谈道德规范、更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什么心灵救赎,安宁。忏悔,在佛教中就是调整因果,调整我们自己果报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这一步,从前的恶业,将来定有恶报,谈不到消除定业。谈不到调整因果。只有先从忏悔做起,定业才可能消除,从前的恶报才可能消失。
也就是说,除非你能首先对从前的恶业忏悔,认为从前的恶业做错了,是不对的,是不应该做的;否则业力一定会按照原来的路线运行下去。最终看到果报是迟早的事情。
谈到这里,我们讲个不少人都对佛教困惑的问题。很多经典里都描述了,建造佛寺、印刷传播经典、布施会有很大的果报。念诵佛菩萨名号,陀罗尼会有加持力,会有护法护佑、佛菩萨护佑。我们也经常见到,一些人早先曾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因此获得了一些资财。他们拿出一部分来,修桥铺路,搞搞慈善,甚至建寺、印经。自己吃斋念佛。以此求得佛菩萨的护佑,免除自己的罪过。
结果各不相同。有的好像有效,有的好像没效。现实中各种结果都有。的确有贪官,到处拜菩萨,最终还是被绳之以法。现实的例子就有。那么有人认为这是佛法不灵,有的则认为这如果也能灵,佛菩萨太不公平。不过无论如何,佛菩萨似乎都很难做。
其实这和佛菩萨关系也不大。我们了解了因果律就可以对这样的现象理解得很清楚了。无论你建寺印经,布施慈善也好。想要恶业不成熟,想要恶报不变成现实。首先一条就是忏悔。假如你还认为自己从前的恶业做的对,有价值,有意义。那恶业就不会消灭,恶报就必定会有结果。定业就不会变成不定业。
反观上面说的例子,其中有多少人,是因为反省到自己从前的过失,而去行善布施呢?相当一部分人,恐怕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你看我从前虽然作恶,但现在花一点钱,做做功德,就能灭罪了,就能有佛菩萨保佑了。心底里恐怕觉得自己最聪明,做的事情完美无缺、滴水不漏吧。这样的人你说可曾真的有忏悔之意?这还说是表面有忏悔的。还有那些根本没有忏悔之意,一心就以为我供佛拜菩萨,就能保佑我升官发财,免灾去难的。因为自己供佛、拜菩萨,建寺印经了,所以认为自己作恶事没关系了,依然坚持作恶。甚至还有的因为自己做了功德可以赎罪,更肆无忌惮的作恶。这种人把佛教当生意做,把佛菩萨、护法当黑社会收保护费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业报该有的时候肯定会有。定业肯定会报。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什么是真正的忏悔?比如一个小偷、强盗,做了一笔买卖,然后跑到佛菩萨像前忏悔,痛哭流涕。然后起来一转眼,继续干下一票。你说他是真忏悔吗?这当然不是真的。不仅不是真忏悔,甚至是自欺欺人,可能会罪加一等。因为又加上一条妄语的问题了。
所以是不是真忏悔了,首先要看什么?看你以后还做不做。你是不是积极地改正。这是最基本的吧?所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讲: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这句话说的很明白了。基本不用解释。真正的忏悔是让定业消灭的第一步。是让恶果消失、减少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没有真心忏悔,那么定业还是定业,恶果必定显现。
后世佛教中逐渐产生了很多种忏法,所谓忏法,就是忏悔的仪式规范,根据不同的经典编纂。比如梁皇忏、水忏、光明忏等等。其实这都是表面的仪轨。真正的核心就是一句话: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这个做不到,你请多少人念经做忏都没用。
任务17
说到忏悔,首先我们要有个标准。那就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自然谈不到什么忏悔。
这个标准,并不是我们普通世俗的伦理道德,更不是地区风俗习惯,甚至和法律规定也不尽相同。因为这里说的是因果的运行规律。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无论你说你信仰什么宗教、是什么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是哪国人。都是同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佛菩萨规定的、创造的。而是佛菩萨告诉大家因果律运行的规律。
那么佛菩萨告诉大家这个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本节前面那个系列帖子所说的:十善业道。
具体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就是这是个标准来判断。
我们知道了标准,该怎么忏悔呢?我们从前或多或少都做过很多错事。现在有的都已经记不起来了。这该怎么忏悔?甚至如果你相信世间六道轮回,人有前生来世,那历次轮回的事情你都没有了记忆。该如何忏悔?
大家先看看这篇文章:《忏悔的说明》
这一次的任务,也很简单。每日晨起,郑重念诵这段经文:
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普贤行愿品》中的一段。
有人可能会说,我信心也没那么足,可能忏悔也不会那么诚心、这么念一遍有用么?前面我们曾经说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业力,包括善业、恶业,都是如此。都是从习惯做起。这个问题后面我们也会提到。所以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诚心有多少。郑重地每日念诵一遍。每天可能也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不难吧?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