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学佛的几个误区
如果我们学佛是走形式,我说现在学佛有几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有所求。求什么?第一个,求眼前点切身利益。比如说,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或者是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这就求眼前点切身利益。第二个层次,求点人天福报。如果是带着这样的求去学佛,今生不能成就。求什么?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如果说..
如果我们学佛是走形式,我说现在学佛有几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有所求。求什么?第一个,求眼前点切身利益。比如说,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或者是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这就求眼前点切身利益。第二个层次,求点人天福报。如果是带着这样的求去学佛,今生不能成就。求什么?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如果说..
我们一定要注意,让自己的心清清净净的,每天都活得那么快乐、那么潇洒,你想有什么事啊?我怎么跟你们说你们才相信啊,就是你心里不要装人,那天我不说了么,三不装。装人呢,你就憎爱多,就是说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你不要装人,都是匆匆过客。就包括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就是这一面之缘。有的缘长一点,有的缘短一点。包括自己的老..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08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下面,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请大家看这两句经文:【破烦恼城。坏诸欲堑】这两句经文,就是帮助一切众生降伏魔怨。再往下接着看:【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两句经文,前者是破迷,后者是开悟。〖垢污〗就是染污。今天,人类的身心染污是前所未..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04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昨天讲到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什么是大圣,昨天作了一个解释。一句话,是已经断了妄想、分别、执著的人,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圣。我们在经典中常常看到三贤十圣。三贤是指什么呢?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是指从初地到十地。地上的菩萨称为圣人,只有等..
第一件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概括为俩字自度,就是你自己要把你自己度明白了,要拿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通行证。怎麼拿?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你要是不信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通行证你拿不到。昨天胡老师讲的十念法,是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传下来的,特别好。如果你们现在还没有选择好,我怎麼念好,你赶快..
二O一四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之所以说不寻常,是因为有几件大事同时出现,其意义的深远,远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所能想出来的,这叫作不可思;也远不是我们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这叫作不可议。不可思不可议就是不可思议。这几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今年年初,师父上人慈悲,向我们推荐,介绍了上海下贤老和尚的光盘,并号召净..
老法师还有这么一句话,说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什么?就是原谅人、爱护人、不责备人。原谅他、爱护他,不责备他、不批评他的意思,这些做到了,你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我就想姐姐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表的那么好,到我这来,我总得向姐姐学习,所以我得努力的做到大慈大悲。有那么一句话,说学佛人要接..
一,首先要明确,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很明确,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作佛。怎样学佛作佛?老实、听话、真干,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搞谁对谁错,打口水仗,这和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背道而驰。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要参与。二、佛陀弟子搞和谐,不搞你争我斗,不搞谁高谁低、..
有同修老跟我说:学上不上?公司办不办?家里的事管不管?我回答这些和你念佛成佛一点干涉干扰都没有。是一不是二,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放下了,那不叫放下那叫放弃。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一说我要学佛了那就都不管了,面壁打坐去阿弥陀佛去了,念十辈子都成不了,为什么?你把学佛和生活脱节了。学佛他离不开生活,离..
第三种病叫「好色坏德」,这贪恋女色,这么说还不完全,男的你说贪恋女色,那女的贪恋男色。好像女的贪恋男色还不太贴切,贪恋他腰包里的钱应该这么说。但是这个病名咱还得给它起出来,那就是好色坏德,你说他好色他能有德吗?那肯定就缺德。我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什么?就是没有道德的人,缺德的人这是最贫穷的。不在於你..
佛法它讲正知正见,不能研究,研究是思议,佛法讲参究,参究是智慧,研究是知识,研究来研究去得到的是烦恼,这是错误的知见,不是正知正见。刚才我说般若是智慧,「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知而无知,无知而知」,「鼓叩则鸣,不叩不鸣,度化众生,应机而行」。最后一句话,应机而行是什么?这个机就好像是药,八万四千法门是..
譬如说婆婆和媳妇这个关系好不好处?我过去特别不服气,那时候我办公室有一个小同事,她就跟我说,她的哥哥和她嫂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怎么紧张。我说那不对,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坦诚去对待他,他怎么能不好?我说我结婚以后婆婆对我特别好,我真像我婆婆的姑娘一样,我对我婆婆也好,这是真实的。现在我就想,等以后我儿..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八十六章 自命超圣反落邪讲到这里,永明寿禅师引经据典论述了众生因贪嗔痴三毒所产生的业系是那么地严重,乃至你不要世间名利权势,想要超出世间悟一个道的境界,这还是取自体一实谛,即是贪爱,想得到自心自性的唯一真实的体悟,其实也还是在贪爱的执著里。所以,整个佛法的修..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五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八十五章 吉乐一事无说明了唯识和般若必须合参的道理后,永明寿禅师又以维摩居士示疾的公案进一步分析。只如净名居士位临等觉,尚有原品无明实因疾未尽,现受后有生死实果疾犹存。如《净名疏》问:实报无障碍土,何得犹有烦恼四分之因疾。答:开菩萨自体法界缘集,即有四分。维..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七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八十七章 刹海繁兴孤零里接下来,所要讲的比较麻烦,它牵涉到智辩智慧的论辩这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你修证佛法的见地是否彻底。以唯识的道理,比如四分法里的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来讲,相分包括了物理世界、精神世界的一切法,有物质可指的,或没有物质可指而只是一种..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八十四章 长生殿上空王仙是以智者大师,于净名疏中问云:今依龙树之学,何意用天亲之义。答:龙树天亲,岂不同入不二法门乎?今本为佛教,随义有所开而用释,何得取舍定执也。若分别界外结惑生死及诸行名义,当细寻天亲所作,若观门遣荡安心入道,何过龙树。看到这一段就很感慨..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上次讲到《楞伽经》心量与非心量的问题。佛学有一个无量无边的名词,无量无边是没有边际、没有度数。一般而言,物理世界形而下的任何东西都有度数、边际,唯有此心形而上之体是没有边际、没有度量的。不过,这么一说,大家可能又只认为无量无边是指形而上的..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七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七章 无心好像照天镜文殊菩萨的理由还没有说完: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千万注意!学佛要做功夫的,不管你念佛也好、..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八十二章 泥牛入海怎么了前面永明寿禅师提到此心寂照同时的道理,接著有人又提出一个问题,事实上都已包括在上头的辩证中回答了。问:既不得作有无之解,如何是正了无心?答:石虎山前斗,芦华水底沉。真正佛法明心见性,也不能谈空,也不能说有,那么怎么样才是能够达到无心的..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五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五章 开掌大千小所以说相者,为彼外道著于无相,畏有相;所以说中道者,欲令有相无相不二也,此皆破执除疑,言非尽理。外道,这个名词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一切宗教通用的名词,外于我者,不同于我者都叫外道。另一种是佛法性的,经义中所说的外道,凡是心外求法的人都是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