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物我关系的宗教学反思
2024-10-08 09:07 佛学文库
◎ 温金玉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在向奋战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患病者及其家属表达感同身受的慰问时,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可以静心思考,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警示与反省。
这个冬春之交,可能比以往更渴望在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与宗教学生命关切的宝藏中去汲取生活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过好我们的每一天。
觉知:善待生命
从来到人间的那天起,这个肉身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疾病与健康,始终如一,不离不弃。我们用尽一切办法宠爱着肉身,也用各种方式折腾着肉身。高兴时欢歌笑语,悲伤时痛哭流涕。欢聚时恨千杯少,孤独时怨夜漫长。我们将情绪发泄了,最后承受的却是身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人有负面情绪时,七成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的身体器官来消化这些不良情绪。所以,生病、感冒、咳嗽,任何的不适都是身体的善意提醒,告诉主人凡事要自觉。
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观照,因缘所生法,要明白这个肉体是你的,却也不完全由你。比如你想让他几点睡,你说了不算;比如你想让头发少掉几根,其实也无济于事。体会了苏东坡当年极具哲理的话:常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肉身与我们的缘份很浅。你不善待身体,身体也不会善待你。胡吃海喝,熬夜生气,最后都会回向给自己,结局是让肉身早早离开你。
佛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四大合成,四大不调,生命系统就会失衡。人的生活要顺应天道,不要违逆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与道教非常注重养生,主张人要成为善摄生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久视之道。
人的一生所要处理的关系无非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还有个体的身与灵。灵与肉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宗教问题,更是一个生活方式问题。老子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所以佛法警示人们: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若不能时时以生死顶戴的心去领受,我们的生活就难以日日清净。
节制:物力维艰
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任何动物可以像人类这样随心所欲,纵情恣意,即使如林中之王狮子、老虎,有时为了一顿饱餐也会付出生命。而人类却常常因为暴饮暴食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与肥胖症。过去看《动物世界》,当老虎吃饱后,不远处的小鹿仍在悠闲地吃草,动物绝不会无节制的杀戮占有。人类是这个地球上唯一在温饱之外还要杀戮其他生物的物种。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难以抑制。叔本华说:节制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节制是抵抗贪婪欲望的利器。《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这个物质丰满的时代,诸多诱惑也接踵而至,懂得节制,就不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人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应感知欲望与需要的不同。
《论语》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庄子在《逍遥游》里也说:鷦鹩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种田要除草,植树要剪枝,人要知足常乐,就应学会断舍离。王阳明说: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都消灭了,看有甚闲思虑?舍弃和节制绝不是消极的人生观,而是智慧的人生选择。如今太过的丰盈,已渐渐消减着我们的幸福感,没有了中秋节吃到月饼瓜果的欣喜,没有了春节时换上新衣的雀跃。丰厚反倒让我们麻木不仁,失去觉知力。
韩国的法顶禅师曾写有《荷叶的智慧》:雨滴在荷叶上聚积,到了一定程度,摇曳不定的荷叶就会毫无留恋地,将这水晶般的珠子倾泻而出。原来,荷叶只承载自己可以承受的重量,一旦超过负荷就会完全清空。生命亦如是,我们应关照生命所能承受之轻重。人的一生所用很少,而所求太多,为什么会烦恼,其中就有求不得苦。生活中要懂得少欲知足,有求皆苦。
《道德经》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的一生要学会给欲望做减法,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老子警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佛陀也教导人们: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中国穆斯林社会盛行两世吉庆说,主张适当享受生活,但反对挥霍浪费。《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的确不喜欢过分者的。并以今日得闲警示人们不要受日常名利的牵绊。
这些不同宗教所宣传的教义都在提醒人们要过一种少欲知足的适意生活。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都有浓厚的禁欲色彩。
慈悲:敬畏自然
人类的贪婪已造成无尽的灾难。我们的食谱上天入地,无奇不有,越是珍稀的动物越成为人们猎奇的对像。人类高居食物链的顶端。冰箱的发明,让人拥有了储存动物尸体的太平房;各种强身大补的传说,让每一餐都鲜血淋漓。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唇齿之间有太多生灵的哭泣。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人对这个世界要有一份温情。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中,其实有许多古典诗文中多有惜福护生的内容。白居易《劝打鸟者》: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陆游《戒杀》: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怜惜众生旨在养成慈悲心,爱应成为我们的信仰。今天的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我们注重分数,眼盯成绩,缺失的恰恰是生命教育,人们肆无忌惮地屠杀着一切可以屠杀的对象,甚至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亲人。当一个12岁的小学生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令人周身发冷。
曾看到弘一法师出家前断食的经历,他在《断食日记》中写道:断食换心,是一种科学的,也是哲学的试验。他说自己静坐时,耳根灵明,大地间无不是众生嗷嗷不息之声。自他不二,身土不二,我们珍惜环境、敬畏自然,其实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旨在守护我们的家园。今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如今疫情的全球性蔓延,说明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比以往更为大众所认同。其实命运共同体,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共生共荣。不要让地球承受太多,不要让动物消失太快。天地之间,物我同春。祈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值得我们认真反省。
摘自《菩萨在线》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