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19集)
2024-07-11 09:08 居士人物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19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请大家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佛,假若不共同称扬赞叹我的名号,及演说、推荐、介绍极乐世界的功德和国土的善妙,我就不成佛。
这一段话主要是说,一切诸佛都为众生宣扬净土这部经典。
称叹是什么意思?是称扬赞叹。
这里的国土之善,指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之善妙。
这一愿对我们修学净土的同修来说特别重要。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愿,西方极乐世界再好,我们不知道,没有人告诉我们,是不是这样?现在诸佛如来都告诉我们,这个告诉就是称叹的意思。如果他们不称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他怎么能向我们众生介绍呢?
我们从这一愿里可以真正看清楚,阿弥陀佛的教区是尽虚空遍法界,决定不只是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和其他诸佛的区别,其他诸佛只有一个教区,一个大千世界,而阿弥陀佛的教区是尽虚空遍法界。
这一愿显示,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一个世界也不漏,一尊佛也不漏。没有一个世界,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赞叹?
名是名号功德。
国土之善就是讲《无量寿经》。就是念阿弥陀佛、讲《无量寿经》,这就是赞叹。
佛为我们讲解这一部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国土的依正庄严,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称叹,为我们宣说,为我们推荐介绍。十方诸佛世界没有一尊佛不教导他的众生,宣讲这一部《无量寿经》,赞叹阿弥陀佛,劝大家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
这一段说的非常明确,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称叹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都宣说这一部《无量寿经》,教化他所在教区的众生。
我们学习这一愿,能不能体会到他的真实意义?
如果能体会到,你就明了这部经才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这句话很重要,这部经才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
《华严》《法华》,无量刹中无数诸佛未必宣讲,只有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所共同宣讲的。没有一尊佛不讲,没有一尊佛不劝导人念佛往生,可见这部经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注意后面这个词,叫非同一般,就和任何一部经都不一样。
请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
法藏比丘说: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闻我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只要以至诚心深信,爱好修学念佛法门,并且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心心念念回向发愿求生我的国土。无论他念佛多少,甚至于在临终称念十句佛号,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但是,除了犯五逆罪,再加上诽谤正法的人,他们不得往生。
这一段大家听了以后会非常清楚。
下面我们看看几个词语:
闻是听闻,这里含有信受奉行之义。
至心是真诚心。
信乐是深信、爱好。
善根是指身、口、意三业永断贪瞋痴等烦恼,精勤清净所生的一切善法,这是善根。
心心是指纯一之心。
回向:回转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趣向于所期的目标。
十念指临终时连续念十声阿弥陀佛佛号。
五逆:逆是叛逆。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重罪。
诽谤正法:是破坏、攻击佛法。诽是说别人的坏话;谤是恶意攻击别人。
这一愿是十念必生的大愿。
净宗修学的宗旨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修学宗旨就是从这一愿而来的。这一愿讲一向专念,第十九愿讲发菩提心。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业正因。
看这一句经文:
〖闻我名号〗
这里的闻,不是普通的听闻,普通听闻不起作用。因为这是大乘经典,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每一个字都不是泛泛者。
这里的闻是讲菩萨的闻慧。这一个字,就包括了闻、思、修三慧。闻是缘分,这个缘分决定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本经开示中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一生中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听到这部经,是无量劫来所种的深厚善根。跟其他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都不一样,这个善根比那些善根要厚得多,你才有缘分听到这部经典,听了之后一定欢喜。
〖至心信乐〗
至心是真心,是诚心,决不是虚妄之心。
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是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所在。
我再说一遍,至心是真心,是诚心,决不是虚妄之心。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是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所在。
你把这一句话一定要抓住。能不能往生,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你用的什么心。如果不是至心念佛,众生不是堕在妄想,就是堕在无明。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瞋;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不念佛号就是搞贪瞋痴,就是造六道轮回业。
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是净业,教我们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得圆圆满满。所以,至心非常关键。乐是爱好,欢喜爱好。人生第一喜欢的,就是这一件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取代,这才是至心信乐。如果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其他喜欢的事情,还有放不下的事情,你就不是至心信乐。这样念佛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还得继续搞轮回。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
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两位导师在经典里的教训,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两句都包括了你所修的种种善根。修积这些善根,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这样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心心回向。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
前面讲的至心信乐,专念是正修,善根回向是助修,正助双修。正修偏重在慧,助修偏重在福。有福报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临终没有病苦,这是福报!有病苦的就是福报不具足。
病是果报,能不能扭转?生死轮回都有办法扭转,小小的疾病还扭转不了吗?当然可以转。怎么转?努力修善。你真心为善,许多业障、罪报不知不觉中就都转了,你就不必受报。
我们希望一生长寿,长寿要健康,长寿不健康那也很苦,所以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第一幸福应该是身体健康,绝对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名气,那些没有用。身体不健康,再多的人伺候你,也是苦不堪言。
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去修学。世间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富,有智慧的人都不要,他们要智慧,要健康,要长寿。
〖乃至十念〗
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临终十念的人,要具足三个条件才能往生。不要忘了,他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临终时神志清醒。
如果临终病得不省人事,往生的机会基本没有,甚至是一点没有。第一就是要神志清醒,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关键的时刻,你遇到了善知识劝你念佛。
第三个条件:遇到了善知识提醒你念佛,你一听就信,立刻就信受奉行,不犹豫。
这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你听善知识劝你念佛求往生,你能够立刻发愿求往生。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非常重要。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观无量寿佛经》里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胜缘,也能往生。五逆罪不是不能往生。五逆在这里是做陪衬的,重要的是后面那个诽谤。诽谤的人根本不信,那怎么能够往生?如果不诽谤,能信受,五逆罪也能往生。
我把这一段再归纳一下,就是说,犯五逆罪,诽谤正法,什么情况下能往生,什么情况下不能往生。
第一个,犯五逆罪又诽谤正法,决定不能往生。
第二个,犯五逆罪,他不诽谤正法,可以往生。
第三个,他诽谤正法,但是他没有犯五逆罪,这样的人不能往生。
大家听明白没有,犯五逆罪可以往生,诽谤正法是决定不能往生的。我归纳这三条,希望大家认真思考。
下两句是善导大师讲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说佛出现在世间,就是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一大因缘。
因为众生业障太重,跟他讲念佛作佛,他不接受,他不相信,怎么办?所以佛才给他讲其他的法门,佛才说出了无量无边的法门。那是对谁说的?是对不相信念佛法门的众生说的。能相信这个法门的,你是第一善根。你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才能相信。这一段里说的意思是,为什么佛说了无量无边的法门,是给谁说的?是给那些不信念佛法门的众生说的。
四十八愿从第十二愿到第十八愿,是整个大愿里头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没有十念必生,就不能普度一切众生。可见,十念必生这一愿该是多么重要!
念佛法门是实在希有难逢,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
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是什么?第一殊胜是寿命无量,这是极乐的根本。
这句话重要,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的是寿命无量,这是极乐的根本。这个在第十五愿。
如果没有诸佛称叹(第十七愿),我们哪里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十方诸佛都在周遍法界弘扬这部经典,这种恩德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善导大师在《注解》里说,定成正觉(第十二愿)、光明无量(第十三愿)、寿命无量(第十五愿)、诸佛称叹(第十七愿)、十念必生(第十八愿),这五愿是真实慧。
经上讲住真实慧,善导大师这样一说,我们才认识到以上五愿,是真正落实住真实慧!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精要。可见光明无量一愿是弥陀弘誓的心髓。
老法师说,经典所在之处、佛号音声所扬之处、经典宣说讨论之处,就是弥陀佛光注照之处。这几句话我再重复一遍,经典所在之处、佛号音声所扬之处、经典宣说讨论之处,就是弥陀佛光注照之处。
古德对经典有个比较,认为这是真实中的真实。隋唐时候的大德们都公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最圆满的是《华严经》。所以大家把《华严经》称为是经中之王,一切经是《华严经》的眷属,称它为根本法轮,这是对《华严经》的评价。这个比较,就把第一找到了。谁第一呢?《华严经》第一。跟《无量寿经》比,就是《华严经》跟《无量寿经》相比,《无量寿经》又是第一,把《华严经》比下去了。
古德说得好,《华严》《法华》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
那两部经好比是大门,《无量寿经》是殿堂。大家想想,《华严经》和《法华经》比喻是大门,而《无量寿经》是殿堂,我们读诵《无量寿经》就是登堂入室。是不是这样?不是在门口了。所以,门外景观虽然很壮观,但是我们《无量寿经》这部经才是登堂入室,这才是如来正说的第一经。
这一部经一共是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第六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哪一愿第一?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经说法就是讲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经卷;无量无边的经卷浓缩,就是第十八愿,讲尽了。这样一比较,你才知道《无量寿经》经文真正是顶尖,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殊妙的了。
希望同修们认真去体会。这一段话里有两个词,一个词是顶尖,一个词是最高峰。你想想,还有比这个更高的吗?没有了。
请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
这是第十九愿:闻名发心愿。
法藏比丘说:我成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能发起殊胜的菩提心,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奉行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们的信心坚固不退,又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发愿求生净土。
什么叫菩提心?
中文译作觉悟。发菩提心就是发求觉悟成佛的心。蕅益大师说,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大菩提心。
功德: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是功;必获善果是德。
看下面一句:
〖闻我名号。发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发决定成佛之心才称为菩提心。
菩提心不但是觉,而且是究竟圆满的觉。一定发作佛的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凡夫和佛的差别在哪里?佛的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的心量周遍恒沙法界。心量大就是觉,心量小就是迷。凡夫的心量小,想到的是自己切身利益的得失。心量小的人,学不了大乘佛法,入不了大乘佛法。心量小的人,虽然也天天在听大乘佛法,但是他所得到的还是小乘法。甚至于比小乘还要小,就是人天乘。甚至于比人天乘还小,小到畜生、饿鬼、地狱去了。
入大乘先要学大心量,心量小的人入不了大乘。大乘比小乘高明,用的方法巧妙,就是念念不想自己,念念都想众生,我自然就淡忘了。大乘法里,念佛法门尤其殊胜、尤其巧妙。教我们念念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的心愿,想阿弥陀佛的行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心量之广无量无边,确实不是其他大乘菩萨能比得了的。
〖修诸功德〗
功德就是戒定慧。功德真正是自利利他。自利的是戒定慧,即是菩提心;利他的是一切善行,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这是功德。
〖奉行六波罗蜜〗
这是修诸功德的细说。
奉行六波罗蜜,这是修行人一生日常生活行为的总纲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一切众生接触,应该要怎样做?佛教我们六大纲领,我们要遵守、要照做。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起来就是这六大类,每一类的细行都是无量无边。
下面讲讲第一个,布施。
六波罗蜜的第一:布施。布施就是真正的放下,也就是舍。佛为什么教我们舍?因为你要不肯舍,不肯放下,就是贪。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布施就是对治贪这个烦恼的,这一帖药是针对贪欲的。现在的人贪啊!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他的还是我的,真的是贪得无厌!佛叫我们布施,目的是在恢复我们的自性清净。
目前,我们的同修,在布施这个问题上有几个误区,我简单地给同修们说一下:
第一个误区:认为布施就是舍钱。
哪里建了寺院,哪里建了道场,给捐点钱;哪一个地区有灾难了,给捐点钱;哪里有人遇到困难了,给捐点钱帮一把。我们说这是不是布施?是布施,但这不是布施的全部,只是财布施的一个方面。
布施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时时处处都可以布施。比如说,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暖人心的话,就这么简单,这都是布施。可能平时我们都不介意这个。
现在我在复讲《无量寿经》,也是对众生的布施啊。我现在之所以这么快乐、这么自在,是因为我把烦恼、执著、分别全都布施出去了。可能有的同修会说,刘老师,你把你不喜欢的都布施给别人了,这是不是不善?我告诉你们,我把这些都布施给阿弥陀佛了,这是大善。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害怕布施以后自己的生活不好过。
有这种心态的人,能够舍一点,但是舍得不彻底。俗话说得留点后手。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贪念断得不够彻底,毒根没有拔除。这是第二个误区。
第三个误区:就是舍了以后,念念不忘,总是挂在心上。
做了好事怕别人不知道,喜欢张扬;或者是为别人做了什么好事,喜欢听别人赞叹。这是第三个误区。
第四个误区:布施以后总想我积了多少功德。
这个念头是错的。你这个念头一起,你不但没有功德,连福德都没有了。
这就是我们在布施这个问题上,经常走入的四个误区。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一定要把贪毒连根拔掉。对于世间的功名富贵、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丝毫都不能沾染。你生到这个世界你就有一分福报,这个福报是你与生俱来的。你命里不该饿死,决定饿不死你;你命里该饿死,给你一座金山,你照样会饿死。
财布施,你决定不缺财;法布施,你决定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你一定得健康长寿。你不求也能得到。因为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想得而又不肯修因,哪里会得这些果报?所以说你要想得到这些好的果报,你要修因。先修因,后得果报。
真正的布施,必须把妄想布施掉;把分别执著布施掉;把烦恼布施掉;把忧虑布施掉;把牵挂布施掉。这些都布施掉,你就自在就快乐了。往哪里布施?往阿弥陀佛那里布施,阿弥陀佛一并都给我们解决了。你看这有多好!多简单!
布施要有智慧,要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福田。否则拿钱财布施是最容易造业的。如果是正法,那你真正是种到了无上的福田。如果你去供养那些邪师邪法,帮助他造罪业,他堕地狱,你也脱不了干系。是不是这样?我们大家想一想,你将来也免不了跟他一道儿去。
第二个,说一下持戒。
持戒的纲领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持戒就是守法。学佛人一定要守法。戒从佛门来讲,五戒是根本戒,学佛人要认真落实五戒。戒律实际上包括国家的宪法,国家的法律法规,乃至于风俗习惯、社会道德,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关于这个持戒和守戒,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怎么样守戒,怎么样持戒,有些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事情,真的很难办。
这个例子,是我自己经历的。有一年我去牡丹江出差,是干什么呢?是去企业搞调研。当时去了牡丹江的某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党委***是朝鲜族人,能喝酒。因为就我一个女同志,所以这个***就把我给看上了,非得要和我单独喝酒。
他们那里喝酒有个规矩,什么规矩呢?就是每个人的眼前都摆着四个杯子,那个杯子就是我们喝水的玻璃杯。然后第一杯是白酒,第二杯啤酒,第三杯色酒,第四杯汽酒。喝的时候是依次一次性喝完,这就是他们那里的喝酒规矩。
因为我已经受五戒了,我是滴酒不沾的,你说这个***就把你熊上了,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好在因为我是女同志,他对我还有点优惠政策,就是说,第一杯那杯白酒你可以喝半杯,这就是优惠政策。第一次见到这个***,也不熟悉,过去不认识,我就跟他商量,我说我不会喝酒,我能不能稍微表示一下就行了。这个***听我这么一说,立刻站起来,不停地给我行鞠躬礼。这样就僵持了有两三分钟。他看我真的不喝,他要跪下来给我磕头。大家想一想,那个场景多么尴尬。当时我心里非常生气,我想,怎么能这么劝酒?于是我就赌气把这四杯酒依次一次性我都喝掉了。
大家想想,我本来滴酒不沾,一杯白酒、一杯啤酒、一杯汽酒、一杯色酒,一次性喝完,那后果该是什么样?喝完了以后,我立刻就回到招待所,因为我知道糟了。结果回到招待所以后,那真是一阵狂吐啊。我才知道那个喝酒喝醉了,太难受太难受了,就好像五脏六腑都要被吐出去了,你说坑不坑人。
所以以后再上牡丹江出差,再上这个企业,无论如何我都不去了。我真的害怕再一次把我灌醉。
所以你说这件事,对我来说怎么认识?你说我破戒了,我心里还真有点不服气,我觉得冤枉,因为那个场面就是那种样子;如果说我没有破戒,我还真的没守住这个戒,因为五戒有不饮酒嘛。所以,后来,这个事我就想,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该怎么办?
有一次老法师在讲经的时候,说了一个词叫开戒。好像听了这个词,我心里多少还得到一点安慰,我觉得这个词比较符合我当时的情况。
所以我一再跟大家说,戒是要持的,但是又不能持死,不能死在戒条上。佛给我们立的戒我们应该认真地遵守,这是完完全全必要的。
第三个,说说忍辱。
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忍耐、忍受。
今天的世界是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点,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你的修行能不能成就,就看你忍辱这一关能不能过得去。
海贤老和尚、净空老法师,在忍辱方面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尤其是老法师,真的可以堪称是佛门忍辱第一人。
这七八年,我向师父学习忍辱,收获不小。尤其是姐姐往生以后的这五年,是我七十多年人生中,被诽谤、被谩骂最多的几年。一开始我不适应,我接受不了。我觉得我也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就是我学的和你们的法门有点不一样嘛。我觉得我和你不认识,你攻击我干什么?
后来我想明白了,老法师这一生他招谁惹谁了?老人家一生就是在经卷里。他除了跟诸佛菩萨打交道,他不跟其他的打交道,所以老人家的思想是非常单纯的。他没有招谁,没有惹谁,可是几十年不都是在被攻击、被谩骂吗?从来没有听师父反驳过一句。我真是没有听师父反驳过一句,这一点是我心里最佩服师父的地方。
所以我向师父老人家学习,一言不发。就是我那四个原则:不争论、不讨论、不辩论、不解释。
牢记一个原则,不和任何人、事、物对立。
牢记一个目标,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
牢记一个发心,说佛门话,办佛门事,全心全力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
这三个牢记,我这里再给大家说一说:
牢记一个原则:不和任何人、事、物对立。
牢记一个目标: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
牢记一个发心:说佛门话,办佛门事,全心全力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
后面还有精进禅定般若,我们在前面的经文里都说到过,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大家要知道,精就是进,杂乱不是进,所以进字上面一定要加精纯,才是真正的进步。法门多多,只能选一门;经典多多,只能选一部经。精进以后才得禅定,心就定了,正所谓理得心安。心定了自然智慧就开了。
所以说,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心里都要清净。定就是绝对不被外境动摇,不会被外境所转,不为外境所动,这就有智慧了。
三个不:
不会被外境动摇,不会被外境所转,不为外境所动。这样就有智慧了。
下面一段经文:
【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是第二十愿:临终接引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昼夜都不间断。此人在临命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经很短的时间就生到极乐国土,成为圆满证得三种不退转的阿惟越致大菩萨。以上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这里所说的以上两愿,就是指闻名发心愿临终接引愿。
看下面两个名词:
诸菩萨众是指观音、势至和极乐世界与往生者有缘的菩萨。
阿惟越致:不退转,七地以上大菩萨的称号。
看头两句经文:
〖一心念我。昼夜不断。〗
这两句是指持名念佛。
一心就是专志。
心不缘任何事,只缘这一句佛号,只缘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你想,想阿弥陀佛;你念,念阿弥陀佛;你拜,拜阿弥陀佛,这才是一心念我。
昼夜不断就是不间断。
佛为什么教我们昼夜不断?因为一断就夹杂,佛号断了就造业,所以佛教我们不间断。
下面我想说说打佛七。正规的打佛七是昼夜念佛不间断。绝对不是白天念佛晚上睡觉,一支香下来还可以聊聊天,休息二十分钟。这是我们现在打佛七的通常现象。印光大师在灵岩山的道场打佛七,是一支香接一支香地念,佛号是日夜不间断的。念累了,只能坐在旁边休息一会儿,衣袍不能脱掉。大家轮流休息,使念佛堂佛号声不间断。是这么打佛七、这么念佛的。
再说说念佛堂,就是我们现在的念佛堂。这里说真正的念佛堂,这一句佛号决定不间断。常年累月怎么念呢?分班念。念佛堂无论什么时候,一年到头佛号声是不间断的,这是真正的念佛堂。对照我们现状看一看 ,我们是否符合这个标准、这个要求。
〖临寿终时〗
临终时佛来接引,念佛念到水到渠成,佛自然就现前。
〖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
诸菩萨众是指哪些菩萨呢?当然有观世音菩萨,有大势至菩萨,还有多生多劫的同修、家亲眷属,他们和这个往生者都有关系。所以他们虽然已经早往生了,现在看到你念佛缘成熟了,他们都很欢喜,跟随阿弥陀佛一道前来接引你去极乐世界。
所以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点不寂寞,熟人很多。不像我们想像的,到那谁也不认识,不是这样。我们多生多劫的亲人好多好多都成佛了,都去西方极乐世界了。比如我现在,最起码我知道,我今生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你说我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就与他们团圆了。那我能孤单、能寂寞吗。
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六道里继续轮回,那真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是《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的。
〖经须臾间。即生我刹。〗
这两句经文是说往生速度非常快,只需要一刹那、一念间就到了。到了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三不退转菩萨。
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我们是凡夫,一分烦恼都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居然跟七地以上的菩萨平等,真是不可思议的难信之法!
大家想想,殊胜不殊胜?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断,但是我们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和七地以上的菩萨平等了。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凡夫一下子超越到了七地?蕅益大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蕅益大师赞叹说,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功勋那个勋)弥陀之大愿,这三个条件使我们一个凡夫一下子就超越到了七地。
这三个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这三个条件当中,只有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是自己真诚的本性,那就是第一个心性之极致,这是我们自己的。另外两个原因是属于佛的。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本愿不可思议。弥陀的本愿就是这一愿。他发此大愿,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阿弥陀佛是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这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
后面这一段话,我再给大家读一遍:
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阿弥陀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这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
时间到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