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大师
2024-07-08 08:52 佛学文库
天然大师
天然(1608-1685),法名函罡,字丽中。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时胎胞紫衣,堕地始出。17岁补诸生。青年时曾作诗《莫厌贫》,云读书慕先贤,抱志志四方。常与梁朝钟、罗宾王、张二果等在广州城东芳草街罗宾王家相聚,评古论今,纵谈世事,以匡时救世为己任。明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崇祯七年(1634年)曾起莘会试不第,由南京南下,一路作有《忆过姑苏》、《忆与陈全人下第南归舟次金陵宿报恩塔院》、《忆过西湖与余中丞集生泛舟》诸诗(《瞎堂诗集》卷十三)。途次吉州,卧病金牛寺,医不下药,起莘乃坐祷十方佛,发愿不死,即一心学道。是夜感异梦,汗透重襟而病顿愈。还家乡,断欲长斋,参究弥切,衣不解带者两月,大悟玄旨。时与张二果谈性宗,相得甚欢。崇祯九年(1636年),与张二果同行至庐山黄岩寺拜谒俗家广东南海的道独和尚,遂对禅机更感兴趣,萌发出家之念。时值明末局势动荡时期,因深感身逢乱世,有志难酬,故出家之意弥坚。崇祯十一年(1638年)应好友张二果邀请同修《东莞县志》。崇祯十二年(1639年)以赴京会考为名,辞亲北上,至庐山归宗寺,拜道独为师,从此削发为僧,为曹洞宗三十三传法嗣,号天然和尚。期间,与熊开元、黄端伯、金声等相从甚善。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天然随道独至广东罗浮山华首台,为该寺首座。次年回乡省亲,受陈子壮等延请住持诃林(今广州光孝寺),淄素礼足凡数千人。天然广集资金,重修殿宇古迹,并以儒家忠孝廉节教诲门徒,以佛教慈悲喜舍之精神感化人心,于是宗风大振,道声远播。他在方丈室壁上题偈以明心迹,云:可以终隐,哀我后人。浮心坚忍,尽未来身;又云:无愧古人,无欺后嗣。慎乃典型,求垂来祀。天然虽身处方外,却关切时局变幻,且与仁人志士时有过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后避地雷峰,旋迁棲贤。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破南京城,黄端伯战败殉难,天然作诗悼念,称其为品格文章第一人。不久,清兵陷徽州,金声死节,天然为诗痛悼:头目髓脑君甘舍,山河日月泪难干。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破广州,梁朝钟及霍子衡父子相继牺牲。天然悲痛题诗曰:兴明千古节,就义且从容;父子情偏重,君臣义独深。次年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起义兵败殉国,天然闻知作诗哀悼,还收葬被清兵杀戮的明室诸王孙。
邑人张安国与比丘自逢于篁村创芥庵,请之主法席。其徒今释,明桂王时御史金堡也,时亦隐篁村于其旁筑室,名臷庵。南丰汤来贺亦尝访之芥庵,与论儒佛异同之旨。顺治十七年(1660年)天然闻剩人讣,趋东莞芥庵参谒道独。受师命为剩人撰塔铭,旋归雷峰。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七日,天然应道独诏赴芥庵,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侍师尊圆寂,八月奉道独立塔于罗浮华首台之南,继主华首台法席,成为曹洞宗第三十四代传人,常居东莞芥庵。函罡所立规矩整肃森严,一切外缘视若尘垢,历芥庵及华首、海幢、丹霞诸刹。邑人王应华、王应芊皆礼空隐为法喜交,应华易名曰函诸、应芊易名曰函闻。李觉斯、尹体震辈亦时相倡和。平南王尚可喜慕其宗风,以礼延之,函罡一见即还山,人服其高峻。福州长庆寺、庐山归宗寺并请开堂以匡庐夙缘,暂住归宗,旋即退院。天然门下弟子众多,许多不愿向清朝称臣的粤东志士,相率投奔其座下,削发为憎。据《胜朝粤东遗民录》载,计有尚书刘远生、名士屈大均等3000多人。其父母、妻子、姊妹受其影响,比为僧尼。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天然圆寂于海云寺。著有《愣伽心印》《楞严经直指》《天然语录》《瞎堂诗集》。
摘自《广东佛教》2017年第5期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