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五种差别和菩提心 — 话圆觉(7)
2024-03-11 10:09 佛教入门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一切众生因为贪欲而现无明种种不同,分为五种。这五种不同是由于两种障碍的深浅不同而显现的。
两种障碍就是事障、理障。理障就是见解上的,不能具备正见是理障。事障是平素不能自主,因贪欲而入轮回,生生死死相续不断。
那么是那五种不同呢?
1 理障、事障都没有断,属于未成佛,也就是众生。
2 舍除贪欲、断事障,但没有断理障,属于声闻圆觉
3 二障已经降伏,菩萨境界。
4 理事二障已永断灭,则是如来圆觉境界
5 遇邪师邪见,外道种性。
当然了这段当中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
这个我们应当每天实行。如果你想求证菩提,那么就该发愿,发什么愿呢?发求证菩提之愿。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愿。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在种种经典当中那是成篇累牍地描述。具体我们就不多说了。有人可能就有疑惑,我仅仅发个愿,有这么一个希望,而且这个希望我时常不忘,经常重复,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呢?
如果大家知道了佛法中的因缘果报的道理,就可以理解了。我们的身语意业,无论是我们的思维、言语、行动都是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只要遇到了合适的条件,遇到了恰当的土壤、阳光、水分,就会成长,开花结果。
而平素里我们的思维大都是涉及人我是非、贪欲、憎爱的内容,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才讲我们是: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如果我们更改我们的思维,发菩提心,那就是一个可能成长为最殊胜果实的种子,我们再不断地重复、不断加强、不断培育这个种子,那么它自然可以发芽、成长、开花。在《净行品》里世尊就特意整篇叙述了如何修行发愿,而这个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易行,也不费什么力气,但功效却大。所以经常发愿,经常发善愿,发菩提心,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再说第二个: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佛性,都能够证得,但是因为遇到的善知识不一样,从开始的起步方法不一样,那么修行就会有顿、渐之分。但如果遇到了如来无上菩提的正确道路,那么无论根基如何都可以证得佛果。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开始接触佛法的角度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为了求财、求妻、求下一世等等目的,信受的程度也不一样,有将信将疑的,有不那么相信的,也有非常相信的,奉行的程度当然更加千差万别,因为这些不一样,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有缓有急,有惰有勤,有捷径和弯路之分。但是如果遇到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只要你能依教奉行,无论什么根基、什么程度都能成就。
那么这个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从哪里开始呢?前面说了,就先从发菩提心开始。每天都发,这种子自然会很快发芽、成长。因为这是佛教的正路。如果你求的不是菩提,而是求官、求妻、求子、求福、求来世等等。这个种子就恐怕还得等,还在绕路过程中。
更新于: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