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白话讲述:一实境界-唯心识观-真如实观
2024-04-04 10:12 佛教入门
进入大乘佛法的根本是要依止一实境界
《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中,地藏菩萨给大家讲述了佛法了义的核心问题。而且有述理、有具体的方法、还有针对末法众生根性的开示。能够理解熟悉其中的内容,对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会有个很清晰的了解。对我们末法众生,真正进入大乘佛法之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这部分值得大家反复探讨和学习。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该如何向想修学大乘佛法的人们,介绍能令其修行增进获益的方便法门?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地藏菩萨说:如果有众生志向大乘佛法,应当先了解修习大乘佛法开始最根本的事情是什么。这件事情就是以一实境界为对象,修习对一实境界的信心和理解。因为对一实境界的信心增长、理解增长,就会快速获得成就菩萨乘的种子,也就是获得大乘佛法的善根、善因。
佛法对事物规律的阐述是因果法。什么事情都有其因,无因则无果。佛法也是这样。成就佛法就要有因。就是种子。佛法中有时候又称种姓。你有了这个种子才会成长、壮大。变成果实。圆满佛果。这一切都是种子的作用。种子决定了你将来的得到的 果实。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什么种子,得到的就是什么果实。这就是很朴素的因果理论。
而大乘佛法的种子、种姓该怎么得到?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就是依止一实境界,修习信心和理解。紧紧围绕一实境界来增长对它的信心和理解。一实境界说起来似乎很多人不熟悉。这是佛法的名词问题。一实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佛性在佛教经典中还有很多名称,比如:法身、如来藏等等。
大家对一实境界的信心和理解就是我们进入大乘佛法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大乘佛法的种子。没有这个做种子当然也没有果实了。而这个种子是最为珍贵、最为特殊的种子。因为它结的果实是佛果。
《瑜伽师地论》讲:若诸菩萨成就种姓;尚过一切声闻独觉;何况其余一切有情。当知种姓无上最胜。何以故?略有二种净。一、烦恼障净。二、所知障净。一切声闻独觉种姓、唯能当证烦恼障净;不能当证所知障净。菩萨种姓、亦能当证烦恼障净;亦能当证所知障净。是故说言:望彼一切无上最胜。
简单说就是如果你成就了菩萨种姓,那就胜过一切声闻缘觉,胜过其他一切众生,这是一切种子中的NO1。比如声闻缘觉可以得烦恼障净。消除烦恼。但不能摆脱所知障。不能证得最究竟的智慧。而菩萨种姓,能净烦恼障、能净所知障,能彻底远离烦恼。
所以如果你说自己修习大乘佛法,志向大乘佛法,那么先问问自己对于一实境界、佛性有几分信心和理解。就知道是否有大乘佛法的种姓,这个是大乘佛法的根本。
那么下面地藏菩萨就开始给大家介绍一实境界,好让大家快速获得菩萨种姓。圆满大乘佛法的善因。
这个真心,本来不生不灭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一实境界就是众生心体。大家的真心。这个心并不是我们平时思考的那个心。那个叫妄心。这里是帮我们认识什么是自己的真心。
这个真心,本来不生不灭。
说到不生不灭。不少人并不清楚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都说佛教有这么几句常用的口头语,什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里面意味着什么,了解的并不清楚。不生不灭向大家展示的是真心的一个特性,那就是这个真心,既没有出生,也不会有灭绝、消失。其实既然从未出生,也就谈不上什么消失。
为什么要展示这个特性。就是要让大家好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凡有生灭就自然不是真心。
比如今天我们想要吃西红柿,这是生了一个念头,念头过去了便是灭。这个思想的心就不是真心。因为有生灭。又比如我睡觉的时候,也没做梦,好像没有那么多想法了,这个时候我们平时的那个“我的思想”不见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平时依赖的思想,也是生灭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那么这就是佛教提醒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了,真心、真正的我,怎么会一会儿生,一会儿灭呢?当然不会,不会一会儿有我,一会儿没有我吧。真正的真心应该是从来就在,没有开端、没有结束。没有产生、没有消失的。如果我会消失,那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了。如果我会出生,那出生之前我在何处?莫名其妙就出现了?这都讲不通。
佛法给大家指出来,我们不需要担心“自己”会不见、不需要担心我们会有结束,或者灰飞烟灭、神形俱灭之类的事情。不要担心。
不管我们生还是死,不管我们穷还是富,不管我们是多少万亿年之后,还是轮回多少次,还是就在现在,真心本来就在,从来就在,从未移动或者离开。既不会有什么开端,也不会有什么结束。有时候这并不太容易用语言来描述。从本以来,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真正开始了解佛法真谛的人会很安详、会很踏实。即便从前有各种不好的习惯,尚未完全修正。也会有这种心境。因为他了解自己真正的自我,本来就在,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如此。
自性清净。清净这个词大家常说。在佛教中清净指什么,清净指没有过失和烦恼、没有错误也没有痛苦。什么人没有烦恼和痛苦?或者说怎样才没有烦恼和痛苦?我们有生死就有痛苦,有轮回就有痛苦。有欲望就有痛苦。这是一种现象。于是才有舍弃欲望、舍弃自我这样来避免痛苦的。这样对不对?有道理。但不彻底,因为舍弃欲望、舍弃自我依然也是一种欲望。希望避免痛苦的欲望。这也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佛法最彻底的教导是:自性清净,就是我们自己本来就是清净的,远离了烦恼和痛苦的。所以我们无论是谈论欲望还是舍弃欲望、是生死轮回还是脱离轮回。这些都非自性。因为自性本来没有烦恼,谈不上脱离烦恼,本来没有痛苦谈不上脱离痛苦。本来没有轮回、所以也就无所谓脱离、不脱离轮回。
所以《圆觉经》讲: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自性清净、如来圆觉、“一实境界”,都是同样的意思。真正的清净是本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本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解脱烦恼一说,也就没有了脱离苦海、成佛这么一说。
凡是说到,解脱轮回、成佛、证菩提,这都和自性没有关系。和自性无关。
你轮回也罢、不轮回也罢、痛苦也罢、烦恼也罢。解脱烦恼也罢、没有痛苦也罢。统统和自性没关系。
也就是说随你怎么折腾。你是做十恶不赦之人,你是做天底下第一善人,你是成佛成仙,都和自性没什么关系。上下亿万年、纵横天地广,无所谓的。自性丝毫不动.
比如虚空一样。你说你怎么折腾会影响虚空呢?不可能。没有虚空你可能什么都干不了,没有虚空你的一切都没有地方呆。可你说因此而感谢虚空?没什么意义。谢它骂它,有意义么?对虚空来说毫无意义。
自性也是如此。本来清净。随你如何折腾,它本来清净。
自性比虚空
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在佛典中经常把自性比作虚空。因为虚空没有形象,无法描述,虚空没有障碍,虚空不会障碍你,随便你如何也不会阻碍你,更不会反对你。而你也无法障碍虚空,你不可能去影响它、对它产生任何一丝影响。虚空不会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更不会有的地方没有。任何地方的虚空都一样,没什么差别。没有所谓的变异、因为本来没有可以变的。虚空有什么地方能够变化?没有。更没有增加、减少的可能。
并不是虚空要保持一个恒定的状态。要不增不减,而是它本来如此、没有可增加、可减少的内容。而且虚空无所不在,你找不到一个地方没有虚空,所以叫无所不至、圆满十方。
自性真心也是如此。自性真心并无一个具体的形象。自性真心并不阻碍任何事物,你想成恶成善,对自性来说并无意义。而成善成恶,也对自性毫无影响。十恶不赦的人也一样自性清净。并无变化。
自性并没有你的自性、他的自性的区别。而且也没有差别,不会这里的和那里的有什么不同。自性也不会有变异,更不可能出现增加、减少这样的变化。本来就没有能够增加与减少的东西。
我们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性之上,但自性并无改变、并无影响,和虚空一样。我们再怎么折腾,自性依然是自性。
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那么接下来这句话就不那么难理解了。众生、声闻辟支佛诸圣者,菩萨、诸佛的自性真心,有区别么?没有区别。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任何差别。不会说佛的自性就高一些,大一些。没有这回事。一样的。都是不生不灭的。从本以来、无始以来、就是这样的。从来没有变动过,从来也不会被什么所污染,也就无所谓干净。本来就这样,又没有可能变化,怎么会有污染、污染被消除呢。
自性真心、一实境界(真如)就是这样的。这些就是自性真心的特性。是佛用语言给我们去直接描述一实境界是怎么回事:
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染无净、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无二无别,不变不异。
有时候大家学佛时间长了,或者看经看得多了。这些东西当作很高深的,也不去思维。忽略过去了。其实这正是需要我们去深究、去思维其义的地方。好好玩味、逐步深入进去。就自然而然成熟善根,步入大乘佛法之门,自然而然于佛法中迅速增进。
这是进入大乘的必要之路。能把自性这些特性理解清楚,对了解佛法是怎么回事是必不可少的。
假如大家对此真的起了兴趣,开始对自己的佛性真心起了探究、明了之心,并把这个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时时玩味探究。那就是真正发起了菩提心。这在佛法中是特别重要、有价值的事情。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西方极乐世界。《观无量寿经》中把往生的情况分为九品。而发菩提心作为往生资粮,则为上品下生。如果再进一步能够对佛性有所领悟,那就属于上品中生,由此可见菩提心在佛法中的重要。
佛法讲了什么?就讲这个事情。说穿了就是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希望大家能身亲体会这个事情。但不是每个人看了这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去身体力行。因为理解这个、对此有兴趣,愿意探究佛性,那真是需要极大的福报和善根才行。所以后面世尊还得展开继续讲述,来让大家更深入了解。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
一实境界给大家描述过了。接下来地藏菩萨给我们说虚妄的妄心是什么。
分别,就是我们平时的思维,这个思维都是在辨识、判断、测度、思量。凡是有心起分别,都是幻化、不真实的。为什么不是真实的?因为不能长久、不能永恒、有生灭、有限制、有障碍。前面实际上已经说过了。一实境界自性真心的特点是什么,不生不灭的、无障无碍的。和这个特性相反,那自然就不真实了。
今天有,明天没有,或者现在有,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的东西就是幻化和虚妄的。今天有我某某某,这是有心分别,一闭眼,没睁眼,没了。这就是幻化。
幻化是有迷惑性的,比如我们的人生几十年,甚至能到上百年。时间拉长似乎就给人一种错觉。真实的错觉。觉得这个挺真实的。实际上大家其实很容易理解人生如梦的感慨。比如想想自己的童年呢?有回忆,但过去了,再也没有了。幻化的,回头看看,全都好像做了一个梦一样。到了七八十,面对死亡的时候更有这个感慨。梦啊,什么时候就得准备下一个梦了。这一个就要结束了。这就是幻化,立体电影,一场接着一场。
有心分别本身就是幻化,因为所有的辨识、判断、测度都不是永恒的,在不停的变化中。都有产生的时候,也有消失的时候。对一个事物的判断,肯定有开始,也肯定有结束。没有任何一个辨识、测度能长久保留。从物理学上讲就可以知道,事物真正的样子是永远测不准的。随时都是动态的。只不过我们是一大堆相对稳定的分子原子。
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
识:就是判断了别辨识
受:指能够领受、接纳的含义。能够接受各种信息
想:概念、思想,能够体现出虚幻的形态、言语。
行:是指造作,包括身语意业。都是行
忆念:记忆、回想
觉知:感觉察知。
所有这些我们平时“心”的行为,都是虚拟幻化的,没有具体的形象、颜色。你描绘不出这个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找不到它。当然为什么是这样的,世尊在后面就有更详细具体的讲述了。
我们化现虚妄境界,心生念著而入迷
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因为众生无明愚痴,以及长久以来的习气使然。所以化现出虚妄的境界,令大家心生念著,不能自拔。
这一段讲的有点长,我们一点点来体会。无明、愚痴,这是我们很长很长以来的习惯了。因为这个习气,导致了我们能够化现虚妄境界,而且会心生念著。会入迷。
这个事情,在现在特别容易解释了。大家现在看电脑、电脑的屏幕上就有各种图文、戏剧、电影、小说。大家迷不迷?不知道有多少人着迷。那小说中的情节、电影中的人物,存在不存在?都没有。不信你把电脑拆开了看。有没有星球大战的战舰?有没有穿越小说的主人公?电脑里只有硬盘、CPU、内存。
屏幕上有什么?屏幕上实际只有各种分辨率不同的光点。但这些光点在我们的理解之下,就化现成了生动的事情。这就是现妄境界。而且生念著。入迷了。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或者说习气。
现在更先进的技术,已经有了3D电影。立体感非常强的。已经能不需要我们自己在脑子中幻化了。直接给眼睛一个立体的图像。
所以慢慢的就会如科幻小说、电影中展现的那样。将来人们分不太清楚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没什么差别。同样都不过是提供给人的各种信号。只要提供足够的信号,就可以等同于真实。
可反过来,真实呢?不过也就是提供了丰富的信号而已。提供给你足够真实的视觉、触觉、声音等等信号。那也就是“真实”了。
科幻小说虽然能够进展到探究真实和虚幻的区别这种问题。但他们却想不出来起根本的核心在什么地方。而佛法告诉我们,我们的这种无明、愚痴的习气是最根本的问题。
因为我们习惯了,习惯了现妄境界。大家都知道网络游戏多么吸引人吧。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虚幻的人物那么感兴趣?说穿了不就是屏幕上的画么。可在网络上,自己的“化身”打怪升级、组团PK不亦乐乎。这就是现妄境界。把那个图片赋予了“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赋予了“生命”。这个大家都能有所理解。
那么说到我们的“现实”,我们的身体,也是无明给赋予了“我”的,和电脑中虚幻的人物一样。同样是我们的习气所致。我们的这个无明,根本不会管什么真、假,它就是这种习惯,习气。随时随地化现出“我”的妄境界。包括我们的身体和所谓的“现实”。不过是更为逼真一些、更宏大一些的角色扮演游戏。
所以有的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甚至自杀。你就可以理解了,就此而言,游戏中的世界已经相对于我们这个“现实”更加真实了。如果技术更加进步,更加逼真,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沉迷网络,不可自拔。足够多的信息,加强了妄心幻化的境界。大家已经有些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了。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那种习气所致。因为无明而随时化现妄想境界,几个线条我们可以幻化出图画,一堆不同颜色亮度的点,可以幻化出各种图案,甚至是场面宏大的电影。如果更复杂一些,那幻化出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现实” 。
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
这个虚妄的心,虚妄在哪里呢?就是能思考、判断、测度的心,我们觉得平时一言一行都是自己的心所指挥,它应该是自我的主宰。可问题出来了。这个心不能自知。
不能了解自己,不能认识自己。不能弄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存在、怎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念头等等。
这是妄心最大的缺陷。也是我们判断什么是妄的最明确的依据。
我们还拿网络游戏这个虚幻的世界举例子。你注册了账号,这个人物身份就成了你的“化身”,实际上这个账号代表什么?一堆电子符号而已。可妄心的习气是什么,妄自谓有。它赋予虚幻的事务,“有”的意义。它认为这是有的,有意义的。很多大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的游戏那么吸引人。其实大家没什么差别,不过吸引的对象不同了。孩子被游戏吸引,大人被更大的游戏吸引。
这个妄心,能够赋予很多事物“有意义”,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这样。无法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运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今天为什么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念头想去吃鲜笋?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出来的这个念头?不知道,反正就是有这么个念头了。
几乎没人追究自己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喜欢这个、为什么厌恶那个、自己的这些念头从哪里冒出来的?
绝大部分人都是妄心说我喜欢这个,于是就认为:我喜欢这个。都是如此。千百年来、无数劫都是如此。少有人反观问一下,刚才这个念头从哪里来的?
妄心没有这个功能。妄心不会反观自察、不会自己了解自己。只会无穷无尽地现妄境界,到处赋予“我”的概念。
自性本来不会被任何东西遮盖,遮盖只是形容而已。自性本无形象怎么会遮盖呢。
所以的确是无论无明如何熏习,自性始终是自性。自性从来不增不减。无明再如何折腾,自性还是自性。
妄境界是妄心所现,虽然离不开自性,但并非自性所现。自性没有化现或者被化现。因为自性从来如如不动。不增不减。如果有了化现和被化现,那肯定不是自性。而是妄心。
附带说一句,大部分人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自主的把我们现在的境界当作了真实。哪怕是妄心化现的,也是存在的啊。
所以才会说为什么生虚妄、为什么现妄境界。
实际上这个是本来没有的。没有这个妄境界。是没有。不是什么时候开始妄了,然后什么时候又不妄了。而是本来没有这回事情。
比如电影中虚构的人物,那是本来没有的。可如果你认为是真的,才会问出,这个人物的爷爷是谁?什么时候这个人物出生的?
这都是错误的问题。因为这个人物本来就是虚构的。
妄境界也是如此。
凡是问妄境界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灭绝的问题。也是如此。问题就是错误的。本来虚幻、本来没有的事情。你怎么会搞出它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呢?
凡是认为他有生,有死,还是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事物存在过。
电影中虚构的人物哪怕播放一万遍也从未存在过。不过是被我们的妄心当作了真的。所以不要问这个妄境界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灭。那是个错误。佛经上说是非为正问。
这个比喻是可以的。
我们正在思维、了解自性的这个心就是虚妄心。后面经典还会继续讲解这方面的内容。帮助我们怎样认清虚妄心。
庄子这个故事属于对虚妄心起了疑。但没有对真相的了解。更没有提供答案,也没有提供办法。
佛法则提供了答案,和从梦中醒来的办法。
世间一切都是因为妄想心而“有”
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不仅不了解,而且还自认为有,自认自己是“我”。并且觉得自己能够感知、能够体察周围的世界。于是就产生了:自我。 自我产生之后紧接着是:我的 。围绕我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觉知,因为妄心本来没有真正的实体,没有实际存在过。你也找不到这么个妄心究竟在何处。
这个妄心会自己起“觉知相”,认为自己可以感知、察觉真实的世界。但实际上这个“觉知相”是虚幻的,本来没有的。
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不可接受。难道我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假的么。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举个例子:
做梦。做梦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真是假?梦中也有山河大地、也有人情百态。有恐怖、有欢喜。有城市有乡村。这一切我们并非是靠对外界的觉知而来。
可见这个觉知其实并非一定要有外境的信息才行。也就是说这个觉知并不是真的感知世界。现在的科技逐步发达,骗过我们的听觉、视觉、触觉等等感官已经能逐步做到。更加告诉我们这个觉知之相靠不住。根本就是虚幻的。
这个觉知之相之所以是虚幻的,更因为产生“觉知相”的妄心,本来就是虚幻的。
为什么说妄心虚幻。因为我们找不到这个妄心,这个妄心并无可以把捉的实际。
我们的妄心并不永恒,而是虚无缥缈。忽有忽无。在这个念头过去,下个念头没来的时候,妄心在哪里?睡眠却无梦的时候,妄心在哪里?一切不思的时候,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心在哪里?
这些问题都是禅师常常问道的,为什么这么问,就是为了提醒大家那个会生灭的妄心不是真正的自我,妄心一会儿存在,一会儿并不存在。妄念多的时候似乎不察觉,因为一个接一个,好像是非常实在。但妄念少的时候就会比较明显。所以禅师们有时候会想办法让你猛的进入没有妄念的情境。
那么接下来,再进一步,一切不思、前念已去,后念未至的时候,我在哪里?
古时候的禅师选徒弟,根器较利。这个问题提出来很多人就会起疑心,啊,这个念头过去、下一个没来,那我就肯定不是这些忽来忽去的念头,那我是谁?我在哪?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对此起疑心,感兴趣。
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如果没有这种“觉知”却能够分别各种事物,那就没有了一切境界事物的差别。没有时间的差别,今天昨天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没有妄相心去分别这是已经过去的时间、还有未到的时间,都没有意义。各种物体境界都没有差别。为什么?柜子不会自认为自己是柜子,不会认为自己可以装东西、有门、质量好坏。而树木不会自认自己有枯有荣、开花结果。而黄土和钻石之间并无价值不同。这一切都是妄想心的觉知相提供的。没有了这个“觉知相”,自然就一切都没有了。
实际上这些差别之相。本来没有啊。即便妄想心觉知相能够把各种“意义”,也就是差别之相赋予各种事物,那也是一厢情愿而已。妄想心只能是提供虚幻的意义。并不是十方三世一切境界真的有所差别了。这也就是妄想心虚幻所在。
如果没有了妄想心的这种觉知,那这一切境界依然是有分别的。并不是毫无分别。黄土和钻石毕竟硬度不一样。树木总是进行着自己的光合作用,河流会流动,浮云在飘荡,一切都并非没有分别。
但就是没有了妄想心赋予的那种“意义”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
任何事物都不会自认自己是存在的,树木不会自认自己是树木,需要去生长开花。河流不会认为自己是河流,需要流动。椅子不会认为自己是椅子,要提供给人坐。电脑也不会自认是电脑,需要保存、运算各种数据。
所有这一切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妄想心赋予的那个名字。更不会自认为自己是椅子,而那个是飞机、这个是空气,那个是房子。
它们绝不会认为椅子和飞机有什么区别。更不会认为树木和电脑要分成两个物体来对待。
同样,没有妄想心,大家不会自认为我是“某某某”,更不会认为他是“某某某”,也不会认为这两者之间哪个是自己,哪个是对方
再进一步,没有妄想心,就不会有,这个身体是我某某某的,而其它的一切是相对于我的外境。这是我,那是我之外的世界。
世间一切都是因为妄想心而“有”,因“有”了产生此是我,彼是非。这是一切错误的起点。
没有任何对境时,自己在哪里?
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
世间的一切都没有这种“有”,不会自认自己存在,而没有这种“存在”、“有”的妄想,则一切均没有差别。然后妄想心会产生这个错误的认知。不仅如此,妄想心并不知道这个“存在”和“有”其实并不存在,本来没有的东西,妄想心赋予了其错误的意义。于是因为这个“有”,自然就会产生有无的概念,这里有,那里无,这是我,那是你,这是对那是错,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由此而派生出无量无边的想法、妄念。所以一切法、我们遇到的一切境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妄想而来。妄想心是根本。
佛教中经常说“空”,很多人就不了解,这山河大地不是明明存在。明明在眼前么。怎么说空。世尊在这里开示的非常清楚,为什么说空。因为本来无所谓这存在的山河大地。本来无所谓你眼前的景物,本来无所谓出生,无所谓存在,无所谓有。
空并不是说消灭什么,实际上说消灭什么,还是承认其为存在和有的,佛法中的空是指本来没有。本来是空。
我们的妄想心则赋予了“有”,赋予了“存在”,赋予了你我、是非、善恶、等等一切。一切的问题都是从此而生。
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这个妄心并无真正的形象、具体可把捉的对象。也是依靠境界而有的。就是在相对于外境、觉知各种外境的时候才有。这个是妄心。
这个妄心由于本来是虚幻的。如同空中虚幻的图像一样。并无一个真正的自身。如同你看到一幅抽象派的画作。你看这个像壶、他看这个像马。你说这个壶、这个马本来有没有?根本没有。全是想出来的。又比如大家的眼睛得了病。看到空中有晃动的金光、星星。你说这些金光和星星,都在哪里?哪都没有。本来没有,看错了。就是这么回事。一个误会。所以说无自相。本来没有妄心这个相。被错搞出来的。
妄心就是如此,本来是没有的。就和大家因为眼睛有病,看到虚空中本来没有的花朵、星星。这些东西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妄心,当然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形象、具体的对象可以把握。你找不到的。
妄心也是依靠对境而有。前面说了妄心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的各种思想、判断、辨识等等无一不是针对一个对象而来的。都是有相对的对境才有的。而没有对境,妄想也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妄心的作用就是感觉接受各种信息,并且进行针对的思考、判断、推理、辨识、总结。失去了对象,妄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如果没有对境,把这个对境去掉,自然也就把妄心去掉了。
故此大家就可以观察一下自心,自己的念头是不是都是有对象的,有一个针对的目标。或者再观察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对境、放弃任何对象,对立的事情,自己在哪里?
就好像六祖问的问题: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本来面目? 现在我们该知道六祖为什么要这样问了吧。
没有任何对境时,自己在哪里?
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
世间的一切都没有这种“有”,不会自认自己存在,而没有这种“存在”、“有”的妄想,则一切均没有差别。然后妄想心会产生这个错误的认知。不仅如此,妄想心并不知道这个“存在”和“有”其实并不存在,本来没有的东西,妄想心赋予了其错误的意义。于是因为这个“有”,自然就会产生有无的概念,这里有,那里无,这是我,那是你,这是对那是错,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由此而派生出无量无边的想法、妄念。所以一切法、我们遇到的一切境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妄想而来。妄想心是根本。
佛教中经常说“空”,很多人就不了解,这山河大地不是明明存在。明明在眼前么。怎么说空。世尊在这里开示的非常清楚,为什么说空。因为本来无所谓这存在的山河大地。本来无所谓你眼前的景物,本来无所谓出生,无所谓存在,无所谓有。
空并不是说消灭什么,实际上说消灭什么,还是承认其为存在和有的,佛法中的空是指本来没有。本来是空。
我们的妄想心则赋予了“有”,赋予了“存在”,赋予了你我、是非、善恶、等等一切。一切的问题都是从此而生。
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这个妄心并无真正的形象、具体可把捉的对象。也是依靠境界而有的。就是在相对于外境、觉知各种外境的时候才有。这个是妄心。
这个妄心由于本来是虚幻的。如同空中虚幻的图像一样。并无一个真正的自身。如同你看到一幅抽象派的画作。你看这个像壶、他看这个像马。你说这个壶、这个马本来有没有?根本没有。全是想出来的。又比如大家的眼睛得了病。看到空中有晃动的金光、星星。你说这些金光和星星,都在哪里?哪都没有。本来没有,看错了。就是这么回事。一个误会。所以说无自相。本来没有妄心这个相。被错搞出来的。
妄心就是如此,本来是没有的。就和大家因为眼睛有病,看到虚空中本来没有的花朵、星星。这些东西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妄心,当然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形象、具体的对象可以把握。你找不到的。
妄心也是依靠对境而有。前面说了妄心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的各种思想、判断、辨识等等无一不是针对一个对象而来的。都是有相对的对境才有的。而没有对境,妄想也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妄心的作用就是感觉接受各种信息,并且进行针对的思考、判断、推理、辨识、总结。失去了对象,妄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如果没有对境,把这个对境去掉,自然也就把妄心去掉了。
故此大家就可以观察一下自心,自己的念头是不是都是有对象的,有一个针对的目标。或者再观察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对境、放弃任何对象,对立的事情,自己在哪里?
就好像六祖问的问题: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本来面目? 现在我们该知道六祖为什么要这样问了吧。
佛法修行的唯一法门:一切唯心所摄
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
这个妄心与外境界相互依存共生,但并无先后次序。它是一切境界事物的源头和主人。
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妄心不能了达一实境界、不能了解体会真如实相,故此说心有无明。因为无明而化现种种虚妄境界。而无明消灭,种种境界也自然消灭。
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
并不能说一切外境界自己不能了达一实境界,外境界也有无明。更不能说因为外境界的缘故,而产生无明。因为诸佛并未因外境界而生无明。
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再则,无明妄心并不因为外境界消灭而消灭。因为一切外境界本来没有,虚幻无实。本来是空。所以说一切诸法均以无明妄心为本。
世尊在这里给我们用严密的逻辑分析了无明妄心和外境界的关系。它们之间虽然无法分出次序先后,但却是以无明妄心为主。无明妄心是一切境界事物的源头。
诸佛不生无明,说明生不生无明和外境界并无直接关系,因为诸佛并不因为外境界而生无明。
从这里我们就能领会一点。修学佛法该从何入手。世界上不少宗教、哲学不了解这个,所以对于解脱痛苦走错了方向。甚至有的外道邪教以自杀、屠杀等手段,妄想通过消灭自身、他人、改变外境界的方法获得解脱。这都是走错了路。
我们之所以没有最终极的智慧,无法摆脱无明愚痴,问题并不在外境界上,如果在外境界那么说明我们获得的智慧是不可靠的。外境界改变岂非我们的智慧也要改变?一切问题是在无明妄心上。一切佛法的修行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做文章。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
诸法,也就是万法。是指一切现象与存在,通俗的说一切你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妄心所为。
义是指意义、道理。体是指本质、实质。义体不异,就类似佛法中常说的理和事。这两者并无差异,我们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而进行了分类。实际上这两者都是被妄心所包含。
无论是理上的,事上的,其实不用非要区分。大家只要把最核心的东西搞清楚就好了。因为一切都是妄心所摄。
在佛法修行上,无论是戒律、禅定、智慧、般若等等,还是世俗中各种事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这个心。因为一切都是妄心所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所以从此心下手,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法门。
现代社会很多人了解佛法一开始并不是求智慧,而是求福报、世俗中的各种利益。当然这也很好,能够在佛法中种下善因。佛法也有很多办法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面有的人就有感应,有的人就不是那么灵光。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注意这个核心。佛法中所有的办法,都是围绕这个心来运作的。各种办法、法门、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在调控、运用这个心。
假如佛教的某个法门你虽然做了,但并未真正影响、调控到“心”,那自然就差强人意。
比如念佛,为什么说有时候喊破喉咙也枉然呢,嘴里念,心里没念,耳朵没仔细听,最后妄想心跑到其它地方了。那效果就不行了。
你求菩萨这个事情,那个事情。天天念多少遍佛号,可如果仍然是妄念纷飞,甚至念佛号的时候也一样,这说明心并未被影响多少,自然也暂时看不到结果。虽然种下了善因。但想要见到结果就不容易了。
这就是佛法修行的唯一法门。不二法门:一切唯心所摄。
这个世界就是妄想心持续不断的作用产生的
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从心所起,和心一起造作万象,它们都是必要的条件,生灭都是一起的。要有一起有,要灭一起灭。
一切境界都是随心所缘念,因为我们的妄心是念念相续,不间断的出现。因为一切外相也是持续不断的存在。但因为这个并非永恒,所以只能说暂时为有。
这个现象其实就和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就是一幅图片接着一幅图片,连起来就好像是真实的动作一样。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其实也是这样。因为心所化现,和外境界一起作用产生了一个让我们以为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妄想心持续不断的作用产生的。因为妄心虽然有生有灭,但却连绵不断,让我们就误以为这个世界是持续存在的,真实的。
妄心和外境界一起作用才会产生我们所认知的世界,这就好像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样,缺了谁都不能构成整体,存在的时候就一起存在,消失的时候也就一起消失。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接下来世尊给我们把佛教中的“心”,做了明确的分类。这个分类简明易懂。并没有太多的名相、名词。但是能够让我们清楚佛法中这个心的含义都包括什么。
我们先大致根据这个开示做一个划分:
心包括:心内相和心外相。心内相中又包括两个部分:真和妄。
这就是我们说“心”的构成。
其中的真心,就是我们说的佛性。真如。这个心是清净的、圆满的。没有烦恼、错误、痛苦、变异。没有障碍和局限。而且是我们难以窥见和把握的。这个真心是永恒不不变的。一切诸法都是在这个真心的基础上产生建立的。没有真心,一切都不会存在。
前面说了真心就如同虚空,没有虚空,一切都无法存在,可世间一切却又不是虚空。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而心内相,妄的部分,就是我们平时弄的各种思维念头、感知、记忆等等。这个妄心,是能够持续不断的变现出种种境界,前面也说过了。如同电影一样,一个个画面连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立体、动态的情节。妄心就是如此,一个个念头、感知、记忆变现出一个连续存在的世界。
但是这个妄心是虚幻的,并无真实的本质。也找不到此妄心的存在。就如空中虚幻的花朵,电影中各种虚构人物一样,根本并不存在。
我们这个“我”,死了去哪里?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
心外相呢,就是我们所了解的一切存在与现象,我们所在的世界、万物等等。随着我们的妄念而变现出来的境界。由此我们才能体察出我们所存在的妄心,和种种不同的妄念差别。
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内妄心和外妄相的关系是什么呢?内妄心是因,是本体,外妄相是果,结果,是本体的运用,体现出来的作用。
所以说一切诸法都可以称为心。因为都是心的作用。
这个关系说的很明确。心内相中的妄,是心外相的根源,本源,心外相是我们的心内相的体现和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一切存在都是心的体现。而且是妄心的体现。都是妄心所主宰。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
我们又应该知道,心外相,也就是我们了解的这个世界,如同梦中所见的一切一样。都是妄心造作的,其实并不存在。所有的境界现象都是这样。都是无明梦见,妄想造作。
说到这里,对于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我们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佛法的最终目的是干什么?让大家梦醒。不再做这个梦了。
现在我们感觉这个梦很真实,一切都真实可依,有时间、有空间、有感觉、有触觉,有思想、有理论。等等事物,无不彰显着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是真实的。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困扰,为什么人会死?假如真实的世界,我们这个“我”,死了去哪里?
很多人认为是人死如灯灭,就是没有了。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我”凭空就出来了?然后又自然消失了?那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我”是长久存在的,那为什么身体会死,死了“我”又去了哪里?
但是假如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境,那就都能解释的通了。我们不过是梦中的角色,我们也并未真正存在过,真实的自我现在正在睡觉。而我们之所以由生至死,不过是一场梦,接着变化了,又变成了另外一场梦。
禅师们有时候会说:不移半步到西方。
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无明之梦,就能理解这句话了。不外乎一个梦境,变成了另外的梦境。真正的那个自我,那个本性真心其实根本未曾移动。而妄心不过是更换了一个场景。又开始了另外一出戏。
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
我们又应该知道,这个妄心是念念不住的,什么是念念不住?不停留,这个妄心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件事物上面。而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连绵不断的变换着。大家想想,自己平时的念头是不是这样,从起床,到上班,你的念头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成片的涌来,几点了?上班不?早点吃什么,衣服在哪里等等,这还是好的,很多念头是我们自己根本没有察觉过的,沮丧的、悲伤的、兴奋的。不一而足。这些念头都不会停留,来了一闪而过,接着下一个,不断变换的。
所以说妄心有,则种种境界现象有。妄心无,则种种境界现象灭。妄心存在,就会存在我们认知的种种境界,妄心消失,虚妄的东西也跟着消失。
佛法为什么教导禅定、制心一处,这个太难了。把妄心定在一处,不动,那是非常困难的。一旦你做到了,那就等于说消灭了绝大部分妄心。也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减少妄心,妄心极大减少了,虚幻的现象也自然极大的减少了,我们了解真正的自我、佛性就容易了。否则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我们很难挣扎出来。
这个妄心生生灭灭,一个来随后又灭,接着下一个念头来,又灭。生灭相。只有名字,并无真实。不可得,你得不到。因为没有真实,真实的是不会生灭,能灭的话自然得不到。就算貌似得到了,也还是等于没有。因为会灭呀。
大家想想,人生几十年,你这几十年的念头现在保存了几个?你得不到的,都是妄的。
很多人着迷于这个世界的工作、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事业追求、婚姻、儿孙,等等这些。从佛法角度说是空,不少人就不理解,为什么空?这不都是真实的吗?我们能离开现实社会么?眼睁睁的现实为什么是空呢?
的确,说的也有道理。倒不是因为这些是真实,而是因为妄念是念念不住的,是连贯的,虽然一个过来灭了,接着下一个来,但却是连贯的。有前因后果的。所以我们就觉得真实了。
类似电影的胶片一样,下一个图片,总是以上一个图片为基础的,一个个下来,就变成了连贯的动作,丰富的情节了。这样我们就被陷进去了,变成了这个人生情节的忠实粉丝。而看不到其实人生的真相不过是一大堆妄念的集合。
妄念灭了我们才会离开这个陷阱,才会脱离这个情节的车轮,避免跟着它继续滚动。也就是脱离轮回。
我们所能了解认知的,其实都不是真理
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我们所说的内妄心和心外相,也就是和外境界之间其实并无交集,妄心并不会跑到外境界,而外境界也不会跑到妄心这里。这个关系如同镜子中的影响一样。没有实质的来去,仅仅是显现的影像。所以说一切境界想要了解其真正的生灭之相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切境界、外境,本来没有实体,本来并不存在,既然本不存在,也就没有所谓生灭。
很多人探求真理,人生真理。其实我们所了解到的,能够认知到的,其实都不是真理。这似乎听起来不禁令人绝望,也令人无法接受。但现实中物理学家却发现我们所能了解、观察到的,其实都仅仅是事物外界的部分信息。而事物的真实面目从理论上是无法真正探知的。
佛陀其实在这里早就给我们做了一个精辟的叙述。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的妄心和外境界本来就没有交集,没有往来。妄心本来虚幻,所以就不会有所谓的往来。只能如同镜子中显现的影响一样,反映出事物的一部分形象。
而这个镜子每个人还各有不同。有的尚且平坦,大部分干脆就是哈哈镜,甚至万花筒,更甚至是显示屏。本来没有的也能显示出来。
所以在妄心是无法反映出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它除了本身虚幻,并无实际存在之外,它只能反映事物的映像,而且还是扭曲的形象。比如,我们只能接受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信号。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就是凭着这些信号,然后在妄想心中综合出一个外境。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吗?当然不是了。
这些信号不是事物的本质,更不是事物的本身。我们了解到的不过是外界的某些特性,而非外境界的真相。
而真实或许和我们所了解的完全不同。
很多朋友看过《骇客帝国》科幻电影。那里叙述的就是一种可能,和庄子梦蝶的道理一样。都是对显示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疑问,这世界可能仅仅是外界灌输给的信号,一个梦境。让你认为这是大厦、那是土地、河流、机械、其它各色人等。当然电影探究的是一种可能,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佛法告诉我们:虽然不是有什么造物主灌输的程序,真实世界也并不是如电影中的那种描述,但我们生活的外境界的确就是各种信号的传输而已。
不过佛法的比喻更为简单,如同镜子中的影像,我们了解的永远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妄心中的影像。
更不要问镜子中有影像,那肯定应该有原物吧?呵呵,没有原物。电脑显示屏显示的各种图案都有原物么?没有。就那么出来了,电影中的各种虚构形象,会有原物么?没有的。妄想心也是如此,外境界也是如此。毕竟无体,本来空寂。本来没有。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很让人失望是不是?没关系我们现在还是梦中说梦吧。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现象本来并无生灭,也就没有境界差别,本来同一,名为:真如、第一义、自性、清净心。这清净心是纯净圆满的,没有分别相、差别相。遍满十方,无所不在,因无所不在所以能建立一切现象。
前面说了一切法,本来不生,也自然无灭,本来没有生灭。也就是真正的真相是,并无万法,并无外境界、并无妄心、并无这些纷纷扰扰,百态丛生的世界。这些都是妄心所现,本来不生,本来虚幻,本来不真。
而没有这些,剩下的就是真实。什么是真实的?真实的境界,是没有差别的,没有时间前后,没有大小区别、没有你我,没有群体和集团。远离各种区别、判断、辨识。真实的境界是纯净、圆满的。这个真实的境界就是佛性、自性、真如、圆觉。就是一实境界。
这个真实的境界无所不在,遍满十方,无一处缺乏、无一处没有。处处同一。而我们一切妄心所显现的万法则无不建立在这个真实的世界。
妄心灭,则境界亦灭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
这个真心,又称如来藏,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清净功德。诸佛法身,本来没有障碍与缺陷,自在不灭。种种化现、作用,始终运作,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停止和间断。一切十方世界,都是如此运作,种种化现利益。
现在说到真心,真心又称如来藏、又称佛性、法身等等名字,不一而足。这个真心具足一切功德。妄心有没有这个功德?没有,只有法身佛性有这个功德,而这个法身佛性我们人人本具,我们人人都有。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不必恐惧,说修行佛法如何如何艰难。其实不过是大家本有的东西,找到它就可以。
真心佛性本来具足,本来圆满,因为一切功德、一切变化,无不是以真心佛性为基础。没有真心佛性的功能,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妄心与心外相均因真心佛性所提供的功能而有,也无法脱离这个如来藏。
但真心虽然化现种种运作,提供种种妄心、心外相所需的功能,却自己并不曾有丝毫动摇和改变。
前面的比喻曾说过,镜子里景物在不断变化。但镜子从来不动,镜中的景物确需依靠镜子提供的功能而有,也无法脱离镜子而显现,镜子对于镜中的景物来说那就是“具足一切功德”的,一切都依靠镜子的功能而建立。
所以不要说佛性真心我们并不了解,不能达到。其实我们时时刻刻在使用它。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一切就是依靠佛性而得。我们的形象体貌,外界环境,内心变化,无一不是佛性、真心所提供。只是我们的运用方式有点问题。
佛性真心没有分别,并不会针对善恶而有所区别。不会因为这是善就多加一点,那是恶而减少一点。因为一切善恶、外境并不是佛性真心造作,而是妄心造作。佛性并没有做这种区分变化。佛性真心只提供其基础和功能。这一点是其它任何宗教都不一样的。佛教并不承认有所谓的造物主。如果有所谓的造物主,那世间的一切罪恶都是它造出来的了。佛教告诉我们,大家本具佛性,一切功能,一切运作、一切现象都是佛性提供的功能和基础,妄心和外境才是造作的实施者。
如同一块显示屏,显示屏其实本身并无特别的喜好,显示屏可能显示喜剧、也可能显示悲剧,可能歌颂英雄,也可能阐述邪恶。这都是妄心造作,一旦妄心消失,一切影像也都消失。妄心灭,则境界亦灭。而各种情节剧情和显示屏其实半点关系没有。哪怕剧情多么波澜壮阔,显示屏从来不会因为剧情而有变化。
佛性真心也是如此,一切妄心外境、千万年也好,无量劫也罢,众生芸芸,都是以佛性真心提供的功能运作而化现,但佛性真心从来不动,从来没有改变。也从不因为这是佛菩萨就多些,那是地狱众生就少些。
实际上我们和佛一样在运用着佛性,我们遇到的幸福与困苦,痛苦与快乐,遇到的一切、了解的一切,都是依佛性而建立。区别只是我们是被妄心所控制,而佛菩萨则选择放弃妄心、放弃无明。
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一佛身,既是一切佛身,一切诸佛,则是一佛身。有所运作都是一样,没有分别,不会有彼此之念,平等无二,因一法性有所运作,则其体性为一切法性统一,因为并无体性上的区别。所以说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随众生的生死轮回,为其依靠。
这一段说的,一佛身,则是一切佛身,一切佛身,则是一佛身。是佛教中常用的一段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好似玄妙难懂。甚至被后人神秘化。其实佛陀并不会故意说让大家难以理解的话,佛陀的开示只会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的了解他所讲述的内容。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指的是佛性真心的特性。诸佛法身,本来同一,本来没有二,没有三,没有四,更没有无量众生。没有无量诸佛、菩萨。诸佛法身,也就是如来藏,也就是真心。那个是没有你我他的,没有123。故此佛性谈不上一,谈不上一切。佛性就不分1/2佛性、或者百分之几。这就如同银幕上的角色,虽然有名有姓。但你不能说显示张三的这块屏幕叫张三的屏幕,显示李四的屏幕叫李四的屏幕。屏幕就是屏幕,里面哪怕显示了亿万人,也只是一块屏幕在运作。
只不过我们很少发觉是屏幕在显示影像,我们一般只会指着屏幕说:张三如何如何,李四如何如何。所以佛陀告知大家,佛性不会划分彼此,不会有张三李四之分,人人平等,人人无二,什么是无二,无二就是没有二,只有一,就是一个,再怎么数也不会数出个二来。
不少人总是觉得难以理解。总觉得张三的佛性,怎么会和李四的佛性同体无二呢?这个世界那么多众生,那不乱套了么?不乱套,佛性虽然无二,妄心却是有无量。无量众生也不过是无量无明妄心的体现。这个无明妄心体现了多少众生,都和佛性毫无关系。镜子中可以映出亿万人,一个个都活生生的,不曾有一丝混乱。就是这个道理。
对佛性来说不仅仅是众生个体,甚至空间、时间都不过是妄心的展现。和佛性也并无关系。问一下,虚空中可有佛性?当然有。遍一切处,虚空中怎么没有佛性?可有些人搞不清楚佛教教理,就会认为,啊,佛性是众生才有的。错了,这个说法颠倒了。众生是什么?众生是无明妄心的展现。可以没有众生,但不会没有佛性。成佛也并不是真的去把一个众生搞成高级生命。成佛是知道了解佛性,消除无明妄心,消除人我之念,换句话说是“消灭众生”。
那么虚空呢?空间不过是妄念的展现,时间也是一样。佛性为什么说遍一切处,圆满不动?当然是不动的,因为空间对佛性没有意义。佛性真心本来没有动与不动的区别。虚空也好,山河大地也好,无一不是妄境界,无一不依佛性而起。
所以众生生此死彼,佛性动过吗?没有。众生无论是在婆娑地狱,还是极乐世界,佛性从来不动。不曾移过半步。所以对于真正了达佛性的人来说,就是不移半步到西方。西方只在目前。
虚空并非存在,也并非不存在,佛性也是如此
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对于佛性,世尊继续给我们用比喻来解释,如同虚空一样,能够容纳一切万物。一切万物外境,都依虚空而有,都是在虚空之中,被虚空所摄受,以虚空为基础,没有能够脱离虚空的事物。而万物可灭,虚空不可毁灭,无论万物毁灭与否,虚空则毫无动摇,没有增减,没有变动。
虚空是佛陀在解释佛性的时候常用的一个比喻。以虚空为喻,佛性也有相同的特质。佛性、法身能够容受一切众生的种种果报、种种因缘转变,这些都依靠佛性而得存在、增长。被法身佛性所摄受,于法身佛性中存在,以法身为其本质,没有能脱离法身的。
这些特质我们了解佛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是我们了解佛性、指导我们修行的重要原则,深刻了解这些内容就是直接进入佛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就佛性真心而言,众生的一切因缘果报、轮回都是容纳于其中的。如同镜子中存在无量人物,这些人各个不同,有不同的因果,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外境,都不一样,而这一切都是容纳于佛性真心之中,以佛性真心为本,离不开佛性真心。虽然如此,但佛性真心并无任何改变、没有变动,没有增减。无论我们是智慧、是愚痴,是佛弟子,是魔王,还是地狱众生,佛性真心没有任何却别,没有任何不同,而且都是依靠佛性真心在运作。无论是作恶,做善,都是如此。
即便众生可灭,佛性不可灭。如同万物可灭,虚空不灭一样。佛性真心并不以众生成佛、不成佛、众生死亡、轮回、移动、迁徙而有任何变动。就众生而言,一切皆是幻化,虚妄的万法,无一不是成住坏空。众生的一切无一不是有开始、有存在、有毁灭、有空寂。故此均是幻化。但佛性真心则没有开始和出生,没有开始和出生自然也没有存在,没有存在,自然没有毁坏。本自空寂。
佛性本来空寂,亦如虚空。虚空可有体相?可有音容?虚空并非存在,也并非不存在。佛性也是如此。佛性并非我们常人能够理解是是一种“存在”,有那么一种物质,可以称为佛性。这是错误,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称为佛性,因为如果有,佛性就成了可以把捉,可以存在的事物,那就肯定有了开始,也会有毁灭。这个后面世尊还有专门的阐述。
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如同虚空,我们一切众生的法身、佛性,也同样不可毁坏,即便烦恼消灭、众生我见消灭更新于:7个月前